|
觀音洞 / 作者:秦觀 |
匹馬驕嘶石路斜,觀音洞口踏煙霞。
普陀風景差相似,只欠潮音小白花。
|
|
觀音洞解釋: 詩詞:《觀音洞》
匹馬驕嘶石路斜,
觀音洞口踏煙霞。
普陀風景差相似,
只欠潮音小白花。
中文譯文:
一匹驕傲的馬在蜿蜒的石路上嘶鳴,
觀音洞口踏著煙霧和霞光。
普陀山的風景看起來相似,
只缺少潮音和盛開的小白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觀音洞》是宋代詩人秦觀創作的作品。整首詩以描繪觀音洞的景色為主題,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比,展現了觀音洞與普陀山的異同之處。
首句描寫了一匹自豪而傲慢的馬匹在崎嶇的石路上嘶鳴,這一形象烘托出了觀音洞的神秘和壯麗。接著,詩人描述了觀音洞口踏著飄逸的煙霧和霞光的景象,給人一種仙境般的感覺,使讀者仿佛置身于神奇的仙山之中。
接下來的兩句中,秦觀將觀音洞與普陀山進行對比。他說普陀山的風景和觀音洞相似,但卻缺少了潮音和盛開的小白花。這里可以理解為觀音洞在美麗與神秘上超越了普陀山,潮音和小白花象征著觀音洞獨特的特色。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觀音洞的景色,通過對比和比喻的手法,展現了觀音洞的獨特之處。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想象力豐富的語言,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觀音洞的神秘和美麗,同時也表達了對普陀山美景的欣賞和思考。
這首詩詞在藝術表達上融合了自然景色和人文思考,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它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感知和對生活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和思想內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