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裴仲謨放兔行 / 作者:秦觀 |
兔饑食山林,兔渴飲川澤。
與人不瑕玼,焉用苦求索。
天寒草枯死,見窘何太迫。
上有蒼鷹禍,下有黃犬厄。
一死無足悲,所恥敗頭額。
敢期揮金遇,倒橐無難色。
雖乖獵者意,頗塞仁人責。
兔兮兔兮聽我言,月中仙子最汝憐。
不如亟返月中宿,休顧商巖并岳麓。
|
|
和裴仲謨放兔行解釋: 詩詞:《和裴仲謨放兔行》
兔饑食山林,
兔渴飲川澤。
與人不瑕玼,
焉用苦求索。
天寒草枯死,
見窘何太迫。
上有蒼鷹禍,
下有黃犬厄。
一死無足悲,
所恥敗頭額。
敢期揮金遇,
倒橐無難色。
雖乖獵者意,
頗塞仁人責。
兔兮兔兮聽我言,
月中仙子最汝憐。
不如亟返月中宿,
休顧商巖并岳麓。
中文譯文:
兔子饑餓,吃山林中的草木;
兔子口渴,飲用川流的澤水。
兔子與人無可挑剔之處,
為何苦苦追求別人的稱贊?
天寒草木凋零死去,
兔子遇到困境何必如此匆忙?
上方有蒼鷹威脅,
下方有黃犬阻撓。
一死無足悲傷,
倒不如寧愿落得敗仗。
敢于追求財富與名利,
卻并不難為情色變化。
雖然違背了獵人的本意,
卻也有些不合仁人的責任。
兔兮,兔兮,聽我說:
月中的仙子最憐愛你。
不如快速回到月宮安住,
不要再顧忌商巖和岳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秦觀創作的《和裴仲謨放兔行》,通過描寫兔子在山林中覓食、喝水的情景,表達了兔子不與人爭斗,不貪求名利的品德。詩中通過兔子的形象,反映了作者對人生境遇和處世態度的思考。
詩中兔子饑餓和口渴時,選擇吃山林中的草木和飲用川流的澤水,沒有侵犯他人的利益,表現出與人無瑕疵的品性。兔子不為名利所動,不苦苦追求別人的稱贊,表明了作者對功名利祿的淡泊態度。
詩中描繪了兔子面臨的困境,如天寒草木凋零、有蒼鷹威脅和黃犬阻撓,但兔子并不因此而過于焦慮和匆忙,表現出淡定從容的心態。兔子寧愿以失敗收場,也不愿意為一死而悲傷,體現了一種超脫于名利和生死的境界。
詩的最后,作者以兔子的口吻呼喚兔子自己,表達了對兔子自由自在的向往。并借兔子之口,建議兔子回到月宮中與仙子相伴,不再顧念商巖和岳麓,暗示著詩人對自身處境的反思,寄托了對理想歸宿的向往。
這首詩以兔子為形象,通過對兔子的描寫,傳達了秦觀對人生態度和價值觀的思考。詩中表現出淡泊名利和追求內心自由的主題,以及對世俗壓力和困境的超然態度。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和動物的形象來抒發情感,以及表達作者對理想境界的向往,展現了秦觀獨特的詩意和審美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