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陽阻淺 / 作者:秦觀 |
一日行一尺,十日行一丈。
豈不嘆淹留,所幸無波浪。
悲風動深夜,原野眇林爽。
青天行蟾蜍,枯水轉魍魎。
此時蓬茅下,去心劇於癢。
棄置勿復論,通塞如反掌。
|
|
山陽阻淺解釋: 詩詞:《山陽阻淺》
一日行一尺,十日行一丈。
豈不嘆淹留,所幸無波浪。
悲風動深夜,原野眇林爽。
青天行蟾蜍,枯水轉魍魎。
此時蓬茅下,去心劇於癢。
棄置勿復論,通塞如反掌。
中文譯文:
一天行走一尺,十天行走一丈。
豈不嘆息滯留,幸好沒有波浪。
哀愁的風在深夜中動蕩,原野中的樹林矮小而清爽。
青天中行走的蟾蜍,干涸的水轉變成了妖怪。
此時我身處茅草之下,心中的癢痛已經消退。
拋棄紛擾,不再爭議,通塞之間如同翻掌。
詩意和賞析:
《山陽阻淺》是宋代詩人秦觀的作品,描述了一種淡泊寧靜的心境和對世俗紛擾的拋棄。詩中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不同的景象,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感悟和境界。
詩中的"一日行一尺,十日行一丈"表達了詩人對于日常生活中的緩慢節奏的思考。他認為人生的行進速度非常緩慢,時間的流逝讓人感到遺憾,但幸運的是沒有太多波浪和波動。
接著,詩人描繪了夜晚的哀愁風聲和原野中的矮小而清爽的樹林,通過自然景象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寂寞。青天行走的蟾蜍和干涸的水轉變成了魍魎,象征著生命中的變幻和無常。
在最后兩句中,詩人表達了對于世俗紛擾的拋棄和超脫。他置身于茅草之下,摒棄了心中的紛亂和煩惱,不再被世俗所困擾。他選擇了淡泊和寧靜,將通塞之間視若翻掌,不再爭議,不再糾結。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景物的描寫和對人生的思考,展現了秦觀淡泊寧靜的心態和對于世俗的超脫。這種心境和境界給人以啟迪,引發人們對于內心寧靜和超越物欲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