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虔州八境圖 / 作者:蘇軾 |
使君那暇日參禪,一望叢林一悵然。
成佛莫教靈運後,著鞭從使祖生先。
|
|
《虔州八境圖解釋:
詩詞:《虔州八境圖》八首
使君那暇日參禪,
一望叢林一悵然。
成佛莫教靈運后,
著鞭從使祖生先。
中文譯文:
高官閑暇之日參禪,
遠望茂密的叢林感到憂傷。
成為佛陀后不要讓靈魂流浪,
穿著鞭子執掌使命,繼承祖先的使命。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在宋代所寫的《虔州八境圖》系列詩的其中一首。整個系列的詩描繪了虔州境內八個景點的景色和意境,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內心的思考。
這首詩的第一句描述了一位使君(高官)在閑暇的日子里參禪修行。他遠望著茂密的叢林,卻產生了一種憂傷之情。這里的叢林可以被理解為世事紛雜、人生復雜的象征,使君在修行中感到了世俗的無常和煩惱,從而產生了一種憂傷的情緒。
接著,詩中提到了成佛的境界。作者表達了一個觀點,即成為佛陀后不應讓自己的靈魂流浪,即使成為佛陀也不能忘卻自己的使命和責任。這里的使君可以被理解為一個形象,代表了在世間有權力和地位的人。他需要明白,即使達到了修行的高境界,也不能忘記自己的初心和應盡的責任。
最后兩句中的“著鞭從使祖生先”可以理解為使君要穿著鞭子,繼承祖先的使命并將其傳承下去。這里的鞭子可以被視為權力的象征,使君要以權力為工具,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傳承祖先的智慧和使命。
整首詩通過描繪使君在修行中的思考和感悟,表達了對人生境遇的思索和對權力使命的思考。詩中的景物描寫與哲理思考相結合,既展現了自然景色的美麗,又呈現了作者對人生、修行和責任的思考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