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山侶 / 作者:白居易 |
頷下髭須半是絲,光陰向后幾多時。
非無解掛簪纓意,未有支持伏臘資。
冒熱沖寒徒自取,隨行逐隊欲何為。
更慚山侶頻傳語,五十歸來道未遲。
|
|
答山侶解釋:
《答山侶》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下面是對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頷下髭須半是絲,
光陰向后幾多時。
非無解掛簪纓意,
未有支持伏臘資。
冒熱沖寒徒自取,
隨行逐隊欲何為。
更慚山侶頻傳語,
五十歸來道未遲。
譯文:
胡須已經(jīng)有一半變成了白色,
時光向后已經(jīng)過了多少年。
并不是沒有過解掛飾的想法,
只是沒有支持財富準備。
冒熱闖寒只是自己找苦吃,
跟著行列追隨有何意義。
更加羞愧于山友頻頻囑咐,
五十歲回來道路仍未停。
詩意:
這首詩是白居易給山中伙伴的回信。他描述自己已經(jīng)年過半百,胡須已有些花白了,時光匆匆向后流逝,讓人感嘆光陰的無情。他坦誠自己曾有過一些想要解掛飾的心思,但是沒有足夠的財富來支持。他也承認自己常常做出一些不明智的決定,冒熱闖寒只是自找苦吃,跟隨行列也未能找到真正的意義。他更加慚愧于山友們頻繁地囑咐自己,五十歲回來之后,他的道路仍然沒有停下來。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白居易對光陰流逝的感慨和對自己人生選擇的反思。作者通過描寫自己髭須變白和時間的流逝,表達了歲月不居,時光匆匆的感觸。他承認自己有過一些理想和追求,但是因為種種原因而未能實現(xiàn)。詩中的冒熱闖寒和跟隨行列都是比喻他曾經(jīng)做過的一些無用功和徒勞的事情。他對山友頻繁囑咐自己的感覺更加引發(fā)了自省和反思。整首詩中有著深刻的人生哲理,通過對一些細節(jié)的描寫,展現(xiàn)了人生的真實和無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