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王克慎宿清涼寺兼示和上人孫安之 / 作者:賀鑄 |
六代風流不可尋,石頭勝概古猶今。
疏鐘答響江山迥,啼鳥忘形松竹深。
借問白云誰卜筑。
擬要明月共登臨。
終投逸少興公社,蔬粥麻衣事道林。
|
|
同王克慎宿清涼寺兼示和上人孫安之解釋: 《同王克慎宿清涼寺兼示和上人孫安之》是宋代賀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六代風流不可尋,
石頭勝概古猶今。
疏鐘答響江山迥,
啼鳥忘形松竹深。
借問白云誰卜筑,
擬要明月共登臨。
終投逸少興公社,
蔬粥麻衣事道林。
譯文:
六朝的風流才子已經難以尋覓,
石頭的氣質勝過古代的名士。
清脆的鐘聲回應著遠山的回音,
啼鳥在茂密的松竹林中忘卻了自我。
請問白云是誰預言了這座寺廟的建筑,
我想與明亮的月光一同登上這里。
最終我投身于逸少興公社,
過著簡樸的生活,修行于道林。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與王克慎一同宿在清涼寺的情景,并向孫安之上人表達了自己的思考和愿望。
首先,作者通過對六朝風流才子的追憶,表達了對過去文化繁榮時期的懷念。他認為石頭所具有的氣質勝過了古代名士,暗示了對古代文化的推崇和對當下時代的反思。
其次,作者通過描繪疏鐘回應遠山回音和啼鳥在松竹林中的忘我,表達了對自然的贊美和對寧靜、深遠之境的向往。這種對自然的贊美和追求與佛教文化中的修行思想相契合。
接著,作者借問白云誰預言了這座寺廟的建筑,表達了對神秘力量和命運的思考。他希望能與明亮的月光一同登上這座寺廟,暗示了對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對超越塵世的向往。
最后,作者表達了自己最終選擇投身于逸少興公社的決定,過著簡樸的生活,修行于道林。這體現了對物質欲望的超越和對精神追求的重視。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過去文化的懷念、對自然的贊美、對命運的思考和對精神追求的表達,展現了作者對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對內心世界的探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