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蕪湖王敦城下作 / 作者:賀鑄 |
斗立孤城日四圍,賊奴曾未懾天威。
風生虎帳豺聲厲,塵犯龍顏魚服歸。
首揭大航遺臭在,歌流樂府舊音非。
當時不慕桓文舉,草滿中原胡馬肥。
|
|
蕪湖王敦城下作解釋: 《蕪湖王敦城下作》是宋代賀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斗立孤城日四圍,
賊奴曾未懾天威。
風生虎帳豺聲厲,
塵犯龍顏魚服歸。
首揭大航遺臭在,
歌流樂府舊音非。
當時不慕桓文舉,
草滿中原胡馬肥。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蕪湖王敦城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戰亂時期的憂慮和對國家命運的思考。詩中通過描寫孤城的困境、賊寇的囂張和風聲虎帳的恐怖,表現了戰亂帶來的破壞和人民的苦難。同時,詩中也表達了對國家統一和安定的渴望,希望能夠恢復昔日的繁榮和和平。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有力的語言描繪了戰亂時期的景象,通過對城池的描述和對賊寇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戰亂的深刻認識和對國家命運的關切。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孤城和賊寇的囂張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戰亂帶來的破壞和人民的苦難。詩中還運用了象征手法,將風聲虎帳比喻為豺狼的嚎叫,突出了戰亂的恐怖和殘酷。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國家統一和安定的向往,通過對大航的遺臭和樂府舊音的提及,表達了對過去繁榮和和平的懷念。詩中還表達了作者對當時政治局勢的不滿,不慕桓文舉,意味著作者對當時政治人物的失望和不認同。最后一句以草滿中原胡馬肥的形象,表達了戰亂時期的荒蕪和國家的衰敗。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戰亂時期景象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思考和對和平安定的向往,展現了作者對戰亂的深刻認識和對國家繁榮的期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