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江仙 / 作者:賀鑄 |
暫假臨淮東道主,每逃歌舞華筵。
經年未辦買山錢。
筋骸難強,久坐沐猴禪。
行擁一舟稱浪士,五湖春水如天。
越人相顧足嫣然。
何須繡被,來伴擁蓑眠。
|
|
臨江仙解釋: 《臨江仙》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賀鑄。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假借臨淮東道主的身份,我暫時逃離繁華的宴席。多年來一直沒有機會購買一座山。我的身體已經不再強健,長時間坐著如沐猴禪。我行走在船上,自稱浪子,五湖春水美如天堂。越人相互對望,心情愉悅。何必用繡被來覆蓋,只需用蓑衣相伴入眠。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賀鑄的一種閑適自在的生活態度。他以臨淮東道主的身份為借口,暫時逃離了繁華的世俗場所,不再參與盛宴的歌舞。他多年來一直夢想擁有一座山,但由于各種原因一直未能實現。詩中表達了作者對身體的衰弱和長時間坐著的疲倦感。然而,他依然以自稱浪子的姿態,乘船游蕩于五湖美麗的春水之間,感受自然的宏偉和壯麗。他與其他越人相對而望,心情愉悅,無需華麗的繡被,只需簡單的蓑衣相伴入眠。
賞析:
《臨江仙》展示了宋代士人的一種閑適心態和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感。詩中的臨淮東道主身份可以被理解為一種社交角色的遮掩,作者通過這種身份的假借,暫時脫離了繁瑣的世俗場所,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超脫。他向往山水間的自由自在,但現實的限制使他無法實現這個愿望。盡管如此,他仍然保持著一種豁達的心態,以浪子的自稱自嘲,并在五湖春水的美景中享受自然的恩賜。
詩詞中的繡被和蓑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繡被代表著世俗的繁華和華麗,而蓑衣則象征著簡樸和自然。詩人認為,在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中,不需要繁瑣的物質裝飾,只需簡單的衣物即可。這種對簡約與自然的追求,也體現了宋代文人的審美觀念和生活態度。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色和內心感受為主題,通過描繪山水和自然的美麗,表達了作者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詩詞的意境優美,語言簡練,展示了賀鑄獨特的詩性和對自然的熱愛,同時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審美趣味和生活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