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元過祥符僧可久房,蕭然無燈火 / 作者:蘇軾 |
門前歌舞斗分朋,一室清風冷欲冰。
不把琉璃閑照佛,始知無盡本無燈。
|
|
上元過祥符僧可久房,蕭然無燈火解釋:
《上元過祥符僧可久房,蕭然無燈火》是蘇軾的一首詩詞,它描繪了一個寂靜無人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于超越物質世界的追求和對于內心寧靜的向往。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門前歌舞斗分朋,
一室清風冷欲冰。
不把琉璃閑照佛,
始知無盡本無燈。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上元節時的場景,當時寺廟門前歌舞喧鬧,人們爭相分成不同的群體。然而,在詩人可久房的住處,卻是一片寧靜與幽靜。房間里清風徐徐吹過,溫度如冰。詩人觀察到,這里的清凈與寧靜并不是因為有一盞燈火的存在,而是超越了物質世界,沒有被琉璃燈照耀著的佛像,才真正意義上地體現了無盡與無燈的本質。
賞析:
這首詩詞以對比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對于內心寧靜與超凡境界的向往。上元節是一個喜慶熱鬧的節日,門前的歌舞聲代表了世俗的喧囂與紛擾。而在僧人可久房的住處,卻是一片與世隔絕的寧靜景象,清風吹拂,讓人感到涼爽,仿佛冰涼。這種對比通過場景的描繪,突出了內心寧靜的重要性。
詩中的"琉璃閑照佛"是一種修行中的象征,燈火照耀著佛像,但詩人認為只有超越物質世界、超越琉璃燈的存在,才能真正達到內心的寧靜和超凡境界。詩人通過這種對比,表達了對于超越塵世的追求和對于內心純凈的向往。
整首詩詞以簡潔而精煉的語言,通過對景物的描寫,通過對比的手法,傳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它不僅展示了蘇軾的詩才,也反映了他對禪宗思想的傾慕和追求。這首詩詞強調了內心的寧靜和超越塵世的重要性,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