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江仙(壬午七夕) / 作者:劉辰翁 |
天際何分南與北,五更縱又成橫。
夜來拾得斷河星。
化為一片石,持去問君平。
老大看天一笑,兒童問我須應。
向來牛女本無名。
要知天上事,亦似謗先生。
|
|
臨江仙(壬午七夕)解釋: 《臨江仙(壬午七夕)》是宋代劉辰翁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七夕夜晚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天空星辰變化的觀察和對世事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天際何分南與北,
五更縱又成橫。
夜來拾得斷河星,
化為一片石,持去問君平。
老大看天一笑,
兒童問我須應。
向來牛女本無名,
要知天上事,亦似謗先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天空星辰的描述,抒發了作者對世事變幻無常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思索。
詩的開頭表達了作者對天際南北的界限的疑問,暗示了世界的邊界并不明確,事物的界限也常常模糊。接著,詩中提到五更(凌晨五點左右)的時候,星辰的位置竟然發生了改變,由縱向變成了橫向,揭示了世間事物的變幻不定,不可捉摸。
在夜晚,作者發現了一顆特殊的星星,稱之為“斷河星”。他將這顆星星拾起,變成了一片石頭,希望能帶著這塊石頭去詢問天空中的神仙是否太平。這里的“斷河星”可能是指斗宿中的星官,也有學者認為是指牽牛星和織女星,與七夕的傳說相關。
接下來,作者描述了自己和一個孩童的對話。作者看著天空一笑,表示對天上的事物并不感興趣,不愿過多追尋。而孩童則問作者是否應該對天上的事物作出回應,這里可以理解為對年少時的好奇心和對世間奧秘的向往。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牛女(即織女)的觀察。他說牛女向來是沒有名字的,這里可以理解為人們對于牛女的了解有限。而要了解天上的事情,也就需要類似于謗先生(即古代占卜的先知)的智慧和洞察力。
整首詩詞通過對天空星辰的描寫,表現了作者對世事變幻的感慨和對人生的思考。作者在觀察和思考中展示了對世界的疑問和對人生的思索,從而引發讀者對于生命和宇宙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