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莎行 / 作者:劉辰翁 |
松偃成陰,荷香去暑。
過溪似是東林路。
不知宿昔有誰來,寺門同聽催詩雨。
北馬依風,涼蟬咽暮。
城門半帶東陵圃。
江南不是米元暉,無人更得滄洲趣。
|
|
踏莎行解釋: 《踏莎行》是宋代劉辰翁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描繪江南夏日的景色為主題,同時也融入了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
松樹垂下陰涼,荷花散發清香,穿過小溪仿佛來到了東林路。不知道曾經有誰曾到此地,寺門前一同傾聽著催促下詩雨的聲音。北方的馬兒隨風奔馳,涼爽的蟬鳴在黃昏時分停歇。城門半掩著通往東陵花園的道路。江南的美景不是米元暉所能描述的,沒有人能夠完全領略到滄洲的趣味。
這首詩詞通過對江南夏日景色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環境的感受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的松樹和荷花營造出清涼宜人的氛圍,給人一種舒適和寧靜的感覺。小溪和東林路的描寫,使人感覺仿佛置身于寧靜的林間小徑,遠離塵囂。作者對過去的人們的思念也在詩中體現,他們曾經在此地留下了詩篇,寺門前的雨聲仿佛在催促著作者也寫下一首詩。北方的馬奔馳的畫面和涼爽的蟬鳴則凸顯了夏日的清爽和寧靜。城門半掩的描寫營造出一種神秘的氛圍,使人充滿遐想。最后,作者提到江南的美景無法用言語完全描述,沒有人能夠完全領略到滄洲的趣味,表達了對江南鄉土風情的珍視和對人生的思考。
整首詩詞以其細膩的描寫和深沉的意境,展現了作者對江南夏日景致的熱愛和對人生無常的思考。讀者在閱讀時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和人生的無常,從而引發對生命和世界的思考。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了夏日的清涼和寧靜。整首詩詞充滿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情表達,給人以思索和感悟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