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奴嬌 / 作者:劉辰翁 |
枯寒生晚,復何似、張緒少年時意。
薄命不逢何至此,滿眼啼妝齲齒。
城是城非,年來年去,萬八千能幾。
半癡半了,更癡兒計孫計。
回首仕已半生,仕何如已,已矣羞拈起。
幸有橘丸丸日大,且復從公圍戲。
若論彈文,更書謗篋,吾歷無余紙。
多年致仕,大都有甚恩例。
|
|
念奴嬌解釋: 《念奴嬌》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劉辰翁。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念奴嬌,這個詩名寓意深遠。它展現(xiàn)了一種對過去的思念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的“奴嬌”代指曾經(jīng)的美好時光和青春,作者懷念年少時的意氣風發(fā)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枯寒生晚,復何似、張緒少年時意。這里表達了作者對自身衰老和年少時的豪情壯志的對比。作者感慨自己已經(jīng)老去,再也無法回到年少時的激情和活力。
薄命不逢何至此,滿眼啼妝齲齒。這兩句表達了作者的悲憤和無奈。他認為自己命運多舛,不幸地陷入了衰老和凄苦的境地。滿眼啼妝,指的是眼中淚水和臉上的悲傷妝容,齲齒則暗喻時光的腐蝕和衰老。
城是城非,年來年去,萬八千能幾。這里詩人以“城”喻指世事變遷和歲月流轉。作者感慨時光荏苒,世事無常,紛繁復雜,人生短暫,表達了對光陰易逝的感慨和對生命短暫的思考。
半癡半了,更癡兒計孫計。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對自身經(jīng)歷和人生閱歷的矛盾心態(tài)。作者形容自己“半癡半了”,既有些愚昧無知,又有些經(jīng)驗和見識。“癡兒計孫計”則指作者過去和現(xiàn)在的種種心思和計劃,以及對未來的期望。
回首仕已半生,仕何如已,已矣羞拈起。這是作者對自己事業(yè)的回顧和反思。他回首自己已經(jīng)度過了半生的官場生涯,對自己的所作所為產(chǎn)生了疑惑和羞愧之情。
幸有橘丸丸日大,且復從公圍戲。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家庭的安慰和對官場生活的一種調(diào)侃。橘丸丸日大指的是作者的孩子,他們是作者生活的一種寄托和快樂。從公圍戲則是指作者在官場中的忙碌和奔波,以及對家庭歡樂的渴望。
若論彈文,更書謗篋,吾歷無余紙。這是作者對自己的文學創(chuàng)作的自嘲和自省。他表示自己在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已經(jīng)寫盡了心血,再也沒有多余的紙張來繼續(xù)創(chuàng)作。
多年致仕,大都有甚恩例。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自己退休生活的感慨和對得到恩遇的感激。他說自己在多年的官場生涯中得到了許多人的恩惠和幫助。
整首詩詞《念奴嬌》通過對自身的衰老和人生經(jīng)歷的反思,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生命短暫的感慨。詩人通過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對命運的抱怨和對自身經(jīng)歷的自省,展現(xiàn)了對青春和豪情壯志的追憶,對時光的無情和命運的無奈的痛感,以及對家庭和官場的歡樂和困擾的思考。整首詩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為素材,通過對時間、命運、家庭和事業(yè)的描繪,表達了對生活的思考和對人生價值的探索。
這首詩詞的譯文如下:
念奴嬌,回憶往昔風光。
枯寒生晚,又何如、張緒少年時的志向。
命運多舛何至此,滿眼淚痕,面容憔悴。
世事瞬息萬變,歲月如梭,歲月能有幾個。
我既有些愚昧無知,又有些經(jīng)驗和見識。
回顧我的官場生涯已經(jīng)度過了半生,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疑惑和羞愧。
幸好有我的孩子們,他們是我生活的快樂。
在官場中忙碌奔波,還能享受家庭的歡樂。
如果說論及我的文學創(chuàng)作,已經(jīng)寫盡了心血,再也沒有多余的紙來繼續(xù)寫作。
多年致仕,大都受到許多人的恩惠。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身衰老和人生經(jīng)歷的反思,抒發(fā)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命運不濟的感慨。在時光的變遷中,作者思考了生活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同時也表達了對家庭樂趣和官場壓力的矛盾心態(tài)。整首詩情緒沉郁而深刻,反映了人在時光中的無奈和對美好過去的懷念,以及對未來的猶豫和迷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