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天樂(端午和韻) / 作者:劉辰翁 |
枝頭雨是青梅淚。
翻作一江春水。
魚腹魂銷,龍舟叫徹,不了湖亭張戲。
滿庭芳芷。
正艾日高高,葛風細細。
試比陳人,人間除我更誰似。
浮沈君共我里。
記薰廓待對,聞雞蹴起。
昨日蟾蜍,明朝蠅虎,身與渠衰更悴。
老夫病已。
任采綠采苓,為師為帝。
但有昌陽,倩酤扶路醉。
|
|
齊天樂(端午和韻)解釋: 《齊天樂(端午和韻)》是宋代劉辰翁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枝頭雨是青梅淚。
翻作一江春水。
魚腹魂銷,龍舟叫徹,
不了湖亭張戲。
滿庭芳芷。
正艾日高高,葛風細細。
試比陳人,人間除我更誰似。
浮沈君共我里。
記薰廓待對,聞雞蹴起。
昨日蟾蜍,明朝蠅虎,
身與渠衰更悴。
老夫病已。
任采綠采苓,為師為帝。
但有昌陽,倩酤扶路醉。
譯文:
枝頭的雨滴像青梅的淚水,
倒映成一條江河的春水。
魚的腹中的魂魄銷散,
龍舟的呼喊聲回蕩不絕,
不能觀賞湖亭上的張燈結彩。
花香彌漫滿庭院。
正值艾草的日子高高掛起,
葛藤輕輕搖曳。
試問比我陳人,人間除了我還有誰相似?
浮沉的經歷使我們心靈相通。
記得在香熏的房間等待相會,
聽到雞鳴便迅速起床。
昨天是蟾蜍的時節,明天是蠅虎的光景,
我的身體與這些事物一樣消瘦衰敗。
老夫已經病倒。
我愿意采摘綠色的草藥,為師、為帝。
只要有昌陽的光輝,便借酒澆愁,醉倒在路邊。
詩意和賞析:
《齊天樂(端午和韻)》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對端午節的思考和感慨。詩中以端午節的景物和傳統習俗為背景,抒發了作者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詩的開篇,作者運用象征手法,將雨滴比喻為青梅的淚水,表達了對節日離別的傷感之情。接著,作者將雨滴倒映成一條江河的春水,顯示出端午節的熱鬧和喜慶氛圍。
詩中提到的魚腹魂銷、龍舟呼喊等描寫,突出了端午節的傳統活動,尤其是賽龍舟的熱烈場面。然而,作者卻表示自己無法參與湖亭上的張燈結彩,暗示了作者身處別處或身體不適的情況,使得離別之情更加深刻。
接下來的幾句,通過芳芷彌漫的描寫,展示了端午節的花香和美好氣氛。艾草高掛、葛藤輕搖,則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述,與人世間的浮沉經歷形成對應,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以自己與陳人相比,并稱人間除了他之外還有誰能相似,表達了自己與眾不同、獨特的心境和思想。浮沉君共我里的句子,強調了作者與君子志士的心靈相通,彰顯了他對精神交流與共鳴的渴望。
詩的末尾,作者暗示自己已年事已高且身體不佳,但仍然懷揣著對草藥的熱愛和對學識的追求。他表達了自己不愿停止求知和為社會盡力的決心,以及對昌陽光明未泯的寄托和對酒的消愁之情。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端午節的景物和活動,抒發了作者對離別、人生浮沉和追求的思考與感慨。詩中運用了象征手法,以及細膩的描寫和對比,使得詩意更加深遠且富有情感。它既是一首富有節日氣氛的作品,也是對生命、人情和人生意義的深刻思考,展現了作者獨特的情感和思想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