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城梅花引(辛巳洪都上元) / 作者:劉辰翁 |
幾年城中無看燈。
夜三更。
月空明。
野廟殘梅,村鼓自春聲。
長笑兒童忙踏舞,何曾見,宣德棚,不夜城。
去年今年又傷心。
去年晴。
去年曾。
不似今年,閑坐處、卻不曾行。
憶去年人、彈燭淚縱橫。
想見西窗窗下月,窗下月,是無情,是有情。
|
|
江城梅花引(辛巳洪都上元)解釋: 《江城梅花引(辛巳洪都上元)》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劉辰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幾年城中無看燈,
夜三更。月空明。
野廟殘梅,村鼓自春聲。
長笑兒童忙踏舞,
何曾見,宣德棚,不夜城。
去年今年又傷心。
去年晴。去年曾。
不似今年,閑坐處、卻不曾行。
憶去年人、彈燭淚縱橫。
想見西窗窗下月,
窗下月,是無情,是有情。
譯文:
多年來城中無煙火,
深夜三更,月明空照。
野廟中殘留著梅花,村莊的鼓聲自春天傳來。
歡笑的孩童忙著跳舞,
從未見過,宣德棚,這不夜的城市。
去年和今年都傷心過,
去年晴朗,去年曾經。
與今年不同,坐下來的地方,卻從未離開。
回憶去年的人,彈燭時的淚水縱橫。
想要看見西窗下的月亮,
窗下的月亮,它無情,又有情。
詩意和賞析:
《江城梅花引(辛巳洪都上元)》描繪了一個夜晚的城市景象,以及詩人對過去和現在的思考和感受。詩中以江城為背景,城中無煙火、月明空照,給人一種寧靜而寂寥的感覺。野廟中的殘梅花和村莊里的鼓聲,構成了一種鄉村的景象,與城市的喧囂形成鮮明的對比。
詩中的兒童在夜晚里跳舞,展現了活力和快樂,與城市的不夜之景相呼應。宣德棚是當時洪都(今天的南京)的一處繁華地區,被稱為"不夜城",詩中提到的宣德棚暗示了城市的繁榮與熱鬧。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回憶起過去的傷心事,對比去年和今年的不同情況。去年晴朗,去年曾經,與今年的情況形成鮮明的對比,詩人坐在原地,回憶去年的人和過去的情景,淚水縱橫。
最后,詩人想象著坐在西窗下,凝望著月亮,窗下的月亮被賦予了無情和有情的特質,或許是在表達詩人對生活和人情的思考和感悟。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城市與鄉村、過去與現在、快樂與傷心的對比,通過對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情感的思考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