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調歌頭(和馬觀復石頭渡寄韻) / 作者:劉辰翁 |
明月隔千里,風動帳紋開。
故人錦字如夢,夢轉雁初來。
倚遍西山朝爽,行過石頭舊渡,久別忽經懷。
不得與之語,日夕獨持杯。
調綠水,歌白雪,有心哉。
也知尻高啄俯,無計脫塵埃。
狗尾貂蟬滿座,貝帶EA41F37E弄粉,一輿一臣臺。
歲晚不如愿,誰更忿灰堆。
|
|
水調歌頭(和馬觀復石頭渡寄韻)解釋: 《水調歌頭(和馬觀復石頭渡寄韻)》是宋代劉辰翁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明月隔千里,風動帳紋開。
故人錦字如夢,夢轉雁初來。
倚遍西山朝爽,行過石頭舊渡,久別忽經懷。
不得與之語,日夕獨持杯。
調綠水,歌白雪,有心哉。
也知尻高啄俯,無計脫塵埃。
狗尾貂蟬滿座,貝帶EA41F37E弄粉,一輿一臣臺。
歲晚不如愿,誰更忿灰堆。
中文譯文:
明亮的月光隔著千里,微風拂動著帳篷紋路。
故友的錦字像夢一般,夢中的雁剛剛飛來。
倚靠在西山上,朝霞明媚;行走過石頭舊渡口,久別忽然懷念起來。
無法與故人言語,白天和黑夜只能獨自舉杯。
調動碧玉般的水,歌唱潔白的雪,心中多么暢快。
也知道自己像鳥兒高高飛翔,卻無法擺脫塵埃的束縛。
滿座上坐滿了卑微之人,帶著驕奢的貝帶搖曳,車馬和臣子排列整齊。
歲月晚了,愿望未如所愿,誰更加憤怒地沉寂著。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明亮的月光和微風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遠方故友的思念之情。明月隔千里,借隔離的距離和明亮的月光,表達了詩人與故人之間的遙遠感。
詩中的"故人錦字如夢,夢轉雁初來"表達了故友消息的稀少,收到的書信或訊息宛如夢境,如同雁初飛來一般。這種稀缺的聯系使得詩人更加思念故友,希望能夠與之共享美好的時光。
詩中描述了詩人行走在西山上,感受到朝霞的明媚,經過石頭舊渡口,引發了對久別的故友的突然思念。然而,詩人卻無法與故人言語,只能在白天和黑夜里獨自舉杯,表達內心的孤獨和無奈。
詩的后半部分以對比的方式描述了社會的現實與詩人的內心追求。調動綠水、歌唱白雪,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暢快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然而,詩人也深知自己像鳥兒一樣高飛,卻無法擺脫塵埃的束縛,暗示了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困擾和束縛。
詩的最后兩句描繪了座上坐滿了卑微之人,帶著驕奢的貝帶和滿座的人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些人物象征著虛榮和浮華,而詩人則以"一輿一臣臺"的形象,表達了對自由和清廉的向往。
詩的結尾表達了歲月晚了,愿望未能如愿,誰更加憤怒地沉寂著。這句話暗示了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追求理想的困惑與挫折。
整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故友的思念、對自由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對社會現實的反思。通過對自然景物和社會現實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內心情感的復雜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展現了宋代文人的獨特情懷和對人生境遇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