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縷曲(九日即事) / 作者:劉辰翁 |
與客攜壺去。
望高高、半山失卻,滿城風雨。
何許白衣人邂逅,小立東籬共語。
未怪是、催租斷句。
寂寞午雞啼三四,悄老人、橋上前期誤。
卿且去,整吾屨。
寒空舊是題詩處。
莽云煙、纏蛟舞鳳,東吳西楚。
千古新亭英雄夢,淚濕神州塊土。
嘆落日、鴻溝無路。
一片沙場君不去,空平生、恨恨王夷甫。
憑半醉,付金縷。
|
|
金縷曲(九日即事)解釋: 譯文:
與客攜壺去,
望高高,半山失卻,
滿城風雨。
何許白衣人邂逅,
小立東籬共語。
未怪是,催租斷句。
寂寞午雞啼三四,
悄老人,橋上前期誤。
卿且去,整吾屨。
寒空舊是題詩處。
莽云煙,纏蛟舞鳳,
東吳西楚。
千古新亭英雄夢,
淚濕神州塊土。
嘆落日,鴻溝無路。
一片沙場君不去,
空平生,恨恨王夷甫。
憑半醉,付金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劉辰翁所作,題為《金縷曲(九日即事)》。詩詞以抒發作者內心情感為主題,具有濃厚的離愁別緒和對時局的思考。
詩的開頭,作者與朋友一同離開,帶著酒壺出發。仰望高山,半山已隱沒于云霧之中,城市中風雨交加。在這樣的環境中,作者遇見了一位白衣人,二人在東籬邊小立交談。這里提到了租金催逼的事情,可能是對當時社會經濟困境的揭示。
接著,詩中描述了午時孤寂中幾聲雞鳴,老人悄悄從橋上經過,作者感到前期的事情有所誤解。詩的下一節,作者告訴朋友他可以先走,自己要整理鞋履。這里可以看出作者有種無奈的心情,與朋友分別后,自己面對寒冷的天空,回憶起曾經寫詩的地方。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莽莽云煙之中,纏繞的蛟龍與舞動的鳳凰,象征著東吳和西楚兩個歷史時期的風云變幻。在這片沙場中,千古留下了英雄的夢想,作者的淚水濕潤了神州大地。作者唏噓落日西沉,感慨鴻溝無路可尋。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的心愿,他希望這片沙場,這段歷史,朋友不要去參與,希望他能夠安然度過一生,卻對當時的政治局勢感到憤慨。最后一句以半醉的狀態,將金縷相贈,寄托了作者對友情的珍重。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離別和對時代困境的思考為主題,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歷史背景,表達了作者的心情和對友誼的珍視。同時,詩中的意象豐富多樣,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