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豈無長镵,真贗苦難識”是出自《蘇軾》創作的“與正輔游香積寺”,總共“10”句,當前“我豈無長镵,真贗苦難識”是出自第5句。
“我豈無長镵,真贗苦難識”解釋: 首先,《我豈無長镵,真贗苦難識》是清代文人、詩書畫家鄭板橋的一首詩。詩句含義如下: 1. "我豈無長镵":這是說作者自己并非沒有才能或工具,也就是他并非不具備才學或解決困難的手段。 2. "真贗苦難識":意思是分辨真假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暗示了社會上假象眾多,需要有敏銳洞察力和深厚知識背景的人才能辨識。 創作背景及感想: 鄭板橋(1693-1765)是清代“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并重。這首詩是他對當時社會風氣、個人才學與社會現實之間的矛盾的深刻反映。 評價: 這句話寓意深遠,充滿了智慧和對社會現象的洞察力。鄭板橋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復雜的社會問題,展現了他卓越的藝術才華和社會責任感。
查看完整“我豈無長镵,真贗苦難識”相關詩詞以及介紹... >>
上一句:我豈無長镵,真贗苦難識 的上一句
下一句:我豈無長镵,真贗苦難識 的下一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