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月謠 / 作者:范仲淹 |
明月在天西,初如玉鉤微。
一夕增一分,堂堂有馀輝。
不掩五星耀,不礙浮云飛。
徘徊河漢間,秀色若可餐。
清風起叢桂,白露生階蘭。
高樓望君時,為君拂金徽。
秦以堯舜音,此音天與稀。
明月或可聞,顧我亦依依。
月有萬古光,人有萬古心。
此心良可歌,憑月為知音。
|
|
明月謠解釋: 《明月謠》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范仲淹。這首詩描繪了明亮的月亮在夜空中的美景,并表達了作者對月亮的喜愛和對友情的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明月在天西,初如玉鉤微。
一夕增一分,堂堂有馀輝。
不掩五星耀,不礙浮云飛。
徘徊河漢間,秀色若可餐。
清風起叢桂,白露生階蘭。
高樓望君時,為君拂金徽。
秦以堯舜音,此音天與稀。
明月或可聞,顧我亦依依。
月有萬古光,人有萬古心。
此心良可歌,憑月為知音。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明亮的月亮,展示了月亮的美麗和光輝。詩中提到,月亮的光芒不會掩蓋其他星星的耀眼,也不會妨礙浮云的飄逸。作者將自然景觀與人情感融合在一起,表達了對月亮的喜愛和對友情的思念之情。
詩中還描繪了月下的景色,清風吹動著桂樹,白露滋潤著階前的蘭花。高樓之上,作者望著明亮的月亮,為了追憶友人,輕拂著金徽琴弦。作者提到了秦朝時期的堯舜之音,表示這樣的音樂在現世已經很少能聽到了。明亮的月亮也許能傳達出一些信息,但作者更希望得到友人的回應和關注。
最后兩句表達了月亮的光芒可以照耀萬古,而人的心靈也可以流傳千古。作者認為這樣的心靈值得歌頌,而月亮成為了心靈的知音。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月亮的美景和表達對友情的思念,展示了作者對自然景觀和人情感的細膩觸動。同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使得整首詩詞充滿了美感和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