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都行送張伯玉 / 作者:范仲淹 |
上都有圣人,日月一以新。
曄曄天下才,西才堯舜賓。
百谷望東浸,萬星依北辰。
直者為之轅,曲者為之輪。
一材不復遺,況此席上珍。
南山張公子,氣象清且淳。
懷有綺繡文,朝無瓜瓞新。
寸心如鐵石,不羞賤與貧。
買臣起白社,賈誼富青春。
實此金轆轤,去去延平津。
|
|
上都行送張伯玉解釋: 《上都行送張伯玉》是宋代文學家范仲淹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上都有圣人,日月一以新。
曄曄天下才,西才堯舜賓。
百谷望東浸,萬星依北辰。
直者為之轅,曲者為之輪。
一材不復遺,況此席上珍。
南山張公子,氣象清且淳。
懷有綺繡文,朝無瓜瓞新。
寸心如鐵石,不羞賤與貧。
買臣起白社,賈誼富青春。
實此金轆轤,去去延平津。
詩意:
這首詩詞是范仲淹送別張伯玉的作品。詩中表達了對張伯玉的贊美和祝福。范仲淹以上都為背景,將張伯玉比作圣人,象征著他的才華和品德超凡。詩中描繪了大地的美景,以及星辰的璀璨,表達了對張伯玉的崇敬之情。范仲淹認為張伯玉的才華獨特,無論是直接的人才還是曲折的人才,都是珍貴的。他將張伯玉比作南山的張公子,形容他的氣質純凈清雅,懷有綺麗的文采,而且在朝廷中沒有瓜瓞之嫌。范仲淹贊揚張伯玉的心如鐵石,不以貧賤為恥,勉勵他要奮發圖強。最后,范仲淹以金轆轤比喻張伯玉的前程,希望他能離開上都,前往延平津,追求更廣闊的發展。
賞析:
這首詩詞以華麗的辭藻和豐富的意象展示了范仲淹的才華。他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將張伯玉的才華與之相媲美,表達了對他的贊美和祝福。范仲淹以南山的張公子來形容張伯玉,展示了他高尚的品質和清雅的氣質。詩中還融入了對社會現象的觀察和思考,表達了對貧賤不以為恥的態度。最后,范仲淹以金轆轤的比喻,寄托了對張伯玉前程的美好期望。整首詩詞意境高遠,語言華麗,展示了范仲淹的才情和對張伯玉的贊美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