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人游嵩山十二題其十 / 作者:范仲淹 |
巍巍八仙壇,上有三醉石。
憐此高陽徒,如樂華胥域。
憔悴澤邊人,獨醒良可惜。
|
|
和人游嵩山十二題其十解釋: 《和人游嵩山十二題其十·三醉石》是宋代文學家范仲淹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嵩山上的八仙壇和三醉石,表達了對這片美景的贊美和對高陽徒(指修行者)的羨慕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巍巍八仙壇,
上有三醉石。
憐此高陽徒,
如樂華胥域。
憔悴澤邊人,
獨醒良可惜。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嵩山上的八仙壇和三醉石為背景,通過描繪這一景觀,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和對修行者的羨慕之情。
詩中的“巍巍八仙壇”形容八仙壇的壯麗和莊嚴,給人一種崇高的感覺。而“三醉石”則是指嵩山上的三塊石頭,可能是因為形狀或位置的特殊而得名。這些景物使詩人感到惋惜,因為只有修行者才能真正領略到這樣的美景,而普通人卻只能遠觀。
詩中的“高陽徒”指的是修行者,他們在這樣的美景中修煉,享受著華胥域(指仙境)般的樂趣。而詩人自己則感到憔悴,可能是因為他身處澤邊,沒有機會親身體驗這樣的美景和修行的樂趣。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和修行者的向往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自身境遇的無奈和惋惜。通過描繪嵩山上的景物,詩人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富有詩意和哲思的境界,引發人們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