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州十詠其三·洞庭山 / 作者:范仲淹 |
吳山無此秀,乘暇一游之。
萬頃湖光里,千家橘熟時。
平看月上早,遠覺鳥歸遲。
近古誰真賞,白云應得知。
|
|
蘇州十詠其三·洞庭山解釋: 《蘇州十詠其三·洞庭山》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范仲淹。這首詩描繪了洞庭山的美景和景色變化,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吳山無此秀,乘暇一游之。
萬頃湖光里,千家橘熟時。
平看月上早,遠覺鳥歸遲。
近古誰真賞,白云應得知。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洞庭山為背景,通過描繪山水景色和自然變化,表達了作者對洞庭山的贊美之情。首句“吳山無此秀”意味著洞庭山的秀美勝過了吳山,顯示了作者對洞庭山的贊嘆之情。接著,作者表達了自己乘暇游覽洞庭山的心愿。
接下來的兩句“萬頃湖光里,千家橘熟時”描繪了洞庭山周圍湖光和橘園的景色。湖光波光粼粼,橘園中的橘子成熟了,給人一種豐收的喜悅之感。
接著的兩句“平看月上早,遠覺鳥歸遲”描繪了夜晚的景色。月亮剛剛升起,給人一種寧靜和美好的感覺,而遠處的鳥兒歸巢的聲音則暗示了夜晚的深沉和靜謐。
最后兩句“近古誰真賞,白云應得知”表達了作者對洞庭山的賞識之情。作者認為只有那些真正懂得欣賞美景的人,才能真正領略洞庭山的美麗。白云作為自然界的觀察者,應該能夠理解洞庭山的美。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洞庭山的美景和景色變化,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贊美之情,并通過對人生的思考,表達了對真正懂得欣賞美的人的敬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