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吳安道學士知崇州 / 作者:范仲淹 |
一麾輕去奉蘭羞,共惜清賢豈易求。
筮易暗驚鳴鶴遠,賦詩深望白駒留。
古來經(jīng)緯心皆曉,閑處光陰發(fā)半秋。
長孺之才同吏隱,相寬頻上海邊樓。
|
|
送吳安道學士知崇州解釋: 《送吳安道學士知崇州》是范仲淹在宋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麾輕去奉蘭羞,
共惜清賢豈易求。
筮易暗驚鳴鶴遠,
賦詩深望白駒留。
古來經(jīng)緯心皆曉,
閑處光陰發(fā)半秋。
長孺之才同吏隱,
相寬頻上海邊樓。
詩意:
這首詩詞是范仲淹送別吳安道學士前往崇州的作品。詩中表達了對吳安道學士的贊賞和惋惜之情。范仲淹認為吳安道學士是一位清廉賢能的人,但這樣的人才并不容易得到。范仲淹用筮法預測未來,但結(jié)果卻讓他感到驚訝,因為預測顯示吳安道學士的前程將會很遠,就像鳴鶴一樣遙遠。范仲淹希望吳安道學士能夠繼續(xù)寫詩,因為他深深地期望著吳安道學士能夠留下來。詩中還提到了古代的經(jīng)緯儀器,暗示著范仲淹對吳安道學士的了解和贊賞。范仲淹認為時間過得很快,就像秋天的一半已經(jīng)過去了。最后,范仲淹稱贊吳安道學士的才華,認為他和范仲淹一樣,都是隱居的官員,經(jīng)常一起登上海邊的樓閣。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范仲淹對吳安道學士的贊賞和送別之情。范仲淹通過描繪吳安道學士的品質(zhì)和才華,展示了他對吳安道學士的敬佩之情。詩中運用了一些象征手法,如筮法和鳴鶴,增加了詩詞的神秘感和藝術性。范仲淹還通過對時間的描繪,表達了對光陰易逝的感慨。整首詩詞流暢自然,意境深遠,展示了范仲淹卓越的才華和對友人的深情厚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