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城驛 / 作者:白居易 |
汴河無景思,秋日又凄凄。
地薄桑麻瘦,村貧屋舍低。
早苗多間草,濁水半和泥。
最是蕭條處,茅城驛向西。
|
|
茅城驛解釋:
《茅城驛》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汴河無景思,秋日又凄凄。
地薄桑麻瘦,村貧屋舍低。
早苗多間草,濁水半和泥。
最是蕭條處,茅城驛向西。
詩意:
這首詩以茅城驛為背景,描繪了一個凄涼的景象。詩人在汴河畔徘徊,心中思緒萬千,沒有美景可供享受。秋天的日子更是凄涼,大地貧瘠,桑麻稀疏,鄉村貧困,房屋破舊不堪。農田里早期的嫩苗被雜草遮擋,渾濁的水中摻雜著泥沙。最令人感到蕭條的地方就是茅城驛,它朝西延伸。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凄涼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貧瘠、蕭條的景象,體現了白居易對農村貧困現狀的關注和思考。詩中的景物描寫極為真實,給人以深刻的印象。通過描寫茅城驛這個地方,詩人將人們的目光引向社會底層,呈現出農村貧困的現實。詩中的茅城驛向西的描寫,也可理解為詩人對于社會進步方向的思考和追求。
此外,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對貧困景象的描繪,凸顯了農村的蕭條和貧困。整首詩以樸素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于社會現實的觀察和思考,展現了他對農村貧困狀況的關切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