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歲寒堂三題其一·歲寒堂 / 作者:范仲淹 |
我先本唐相,奕世天衢行。
子孫四方志,有家在江城。
雙松儼可愛,高堂因以名。
雅知堂上居,宛得山中情。
目有千年色,耳有千年聲。
六月無炎光,長如玉壺清。
于以聚詩書,教子修誠明。
于以列鐘鼓,邀賓樂升平。
綠煙亦何知,終日在檐楹。
太陽無偏照,自然虛白生。
不向搖落地,何憂歲崢嶸。
勖哉肯構(gòu)人,處之千萬榮。
|
|
歲寒堂三題其一·歲寒堂解釋: 《歲寒堂三題其一·歲寒堂》是宋代文學家范仲淹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的家庭和生活環(huán)境,表達了對家庭和傳統(tǒng)價值觀的珍視和推崇。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我先本唐相,奕世天衢行。
子孫四方志,有家在江城。
雙松儼可愛,高堂因以名。
雅知堂上居,宛得山中情。
目有千年色,耳有千年聲。
六月無炎光,長如玉壺清。
于以聚詩書,教子修誠明。
于以列鐘鼓,邀賓樂升平。
綠煙亦何知,終日在檐楹。
太陽無偏照,自然虛白生。
不向搖落地,何憂歲崢嶸。
勖哉肯構(gòu)人,處之千萬榮。
這首詩詞的詩意主要表達了作者對家庭和傳統(tǒng)價值觀的珍視和推崇。作者自稱是唐朝的宰相后裔,代代傳承著家族的榮耀。他的子孫遍布四方,而他的家族居住在江城。詩中提到的"歲寒堂"是作者家中的高堂,以雙松為裝飾,寓意高雅和堅貞。作者將自己的居所比作山中的情境,表達了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向往。
詩中還描繪了歲月的變遷,作者感嘆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能夠感受到千年的色彩和聲音。他形容六月的陽光清澈如玉壺,沒有炎熱的光芒。作者以此來表達對純凈和清新的向往。
詩的后半部分強調(diào)了作者對教育和家庭價值觀的重視。他聚集了詩書,教導子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還列出鐘鼓,邀請賓客,以慶祝和平的到來。詩中提到的綠煙指的是植物的綠色,作者形容自己整日在高堂的檐楹下,與自然為伴。
最后幾句表達了作者對歲月流轉(zhuǎn)的淡然態(tài)度。他說太陽照耀無偏,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虛白。他不擔心歲月的變遷,因為他相信只要能夠堅守傳統(tǒng)價值觀,就能夠獲得千萬的榮耀。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展現(xiàn)了作者對家庭、傳統(tǒng)和自然的熱愛和珍視,表達了對純凈和寧靜生活的向往,以及對教育和家庭價值觀的重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