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杏 / 作者:蘇軾 |
開花送余寒,結子及新火。
關中幸無梅,汝強充鼎和。
|
|
杏解釋:
《杏》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開花送余寒,
結子及新火。
關中幸無梅,
汝強充鼎和。
詩意:
這首詩詞以杏花為題材,通過描繪杏樹的開花和結果,抒發了詩人對生命的思考和對人生境遇的感慨。它也暗示了詩人自己在政治上的坎坷經歷。
賞析:
首句“開花送余寒”,表達了杏花在寒冷的季節中綻放的景象,也寓意著詩人在逆境中展現自己的才華。杏花的開放不僅是對冬寒的抵抗,也是對春天的預示。
第二句“結子及新火”,意味著杏花開放后結出的果實將傳承生命的火焰,也象征著新的希望和活力。這句話可以理解為詩人希望自己的才華和思想能夠傳承下去,為人們帶來希望和啟迪。
接著的兩句“關中幸無梅,汝強充鼎和”,表達了詩人對關中地區沒有梅花的遺憾。梅花在中國文化中有堅韌不拔、逆境中開放的象征意義,而關中沒有梅花,詩人將自己比作杏花,強調了自己在逆境中的奮發向上和堅守立場的決心。
整首詩詞通過對杏花的描繪,抒發了蘇軾對逆境中生命的堅韌和對人生的思考。它寄托了詩人對自己才華的期待和對社會變遷的感慨,展現了詩人在政治上的坎坷經歷和對未來的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