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屯田挽詩 / 作者:蘇軾 |
京口年來耆舊衰,高人淪喪路人悲。
空聞韋叟一經在,不見恬侯萬石時。
貧病只知為善樂,逍遙卻恨棄官遲。
七年一別真如夢,猶記蕭然瘦鶴姿。
|
|
姚屯田挽詩解釋:
《姚屯田挽詩》是蘇軾所寫的一首詩詞,反映了作者對逝去歲月和人事變遷的感慨和思索。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京口年來耆舊衰,
高人淪喪路人悲。
空聞韋叟一經在,
不見恬侯萬石時。
貧病只知為善樂,
逍遙卻恨棄官遲。
七年一別真如夢,
猶記蕭然瘦鶴姿。
詩意:
這首詩詞以京口(今江蘇鎮江)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人事更迭的感慨。詩中提到了京口的歲月已經衰敗,曾經的高人淪落,路人悲嘆。雖然只是聽說韋叟曾經在這里,卻再也看不到當年恬逸的侯官萬石的景象。作者自身雖然貧病交加,但只知道以善行為樂,卻對逍遙自在的生活中棄官的決定感到遺憾和遲疑。七年過去了,與恬侯別離已成如夢幻般的存在,但作者仍然記得當年恬逸的瘦鶴姿態。
賞析:
《姚屯田挽詩》展現了蘇軾對時間的流逝和人事變遷的深深思索。詩中通過反思京口的衰敗和曾經的高人的淪落,表達了對過去輝煌時光的懷念和對當下現實的悲嘆。詩中的韋叟和恬侯分別象征著過去的榮耀和美好,而詩人自身則在貧病中堅守善行,對逍遙自在的生活選擇心存遲疑和遺憾。通過描繪七年后的別離已成如夢般的情景,詩人強調了時光的無情和人事的變遷。整首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歲月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感慨,呈現出一種淡泊而含蓄的詩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