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梵天寺見僧守詮小詩清婉可愛次韻 / 作者:蘇軾 |
但聞煙外鐘,不見煙中寺。
幽人行未已,草露濕芒屨。
惟應山頭月,夜夜照來去。
|
|
梵天寺見僧守詮小詩清婉可愛次韻解釋:
《梵天寺見僧守詮小詩清婉可愛次韻》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但聞煙外鐘,不見煙中寺。
幽人行未已,草露濕芒屨。
惟應山頭月,夜夜照來去。
詩意:
詩詞描繪了蘇軾在梵天寺遇見一位僧人的場景。詩人只能聽到寺廟外的鐘聲,卻無法看到寺廟內的景象。寺廟里的僧人在山中漫步,草地上的露水濕了他的草鞋。唯一能照亮他行走的是山頭上的明亮月光,它在夜晚不停地照耀著來來往往的人們。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寂靜而美麗的畫面。蘇軾以他獨特的筆觸,將景物與人物緊密結合,傳達出一種深遠的情感。
詩的開頭,詩人只能聽到鐘聲,但看不到寺廟,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接著,詩人用"幽人行未已"來形容僧人在草地上行走,這一行描述了僧人的孤獨和沉思的狀態,也暗示了詩人自己的心境。
"草露濕芒屨"這一句描繪了清晨的景象,草地上的露水濕潤了僧人的草鞋,給人一種靜謐和清新的感覺。
最后兩句"惟應山頭月,夜夜照來去"將視線轉向山頭上的明亮月光,它成為寺廟和僧人的唯一照明之物。月亮在夜晚照耀著來往的人們,給人以安慰和引導。
整首詩詞以簡短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的思考。通過描寫僧人和山頭月亮,詩人表達了對寧靜、孤獨和內心追求的向往。整首詩詞以蘇軾獨特的才情展現了他對人生哲理的感悟和對自然景物的敏銳觀察,給人一種清婉可愛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