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用前韻寄莘老 / 作者:蘇軾 |
君不見夷甫開三窟,不如長康號癡絕。
癡人自得終天年,智士死智罪莫雪。
困窮誰要卿料理,舉頭看山笏拄頰。
野鳧翅重自不飛,黃鶴何事兩翼垂。
泥中相従豈得久,今我不往行恐遲。
江夏無雙應未去,恨無文字相娛嬉。
(黃庭堅,莘老婿,能文。
)
|
|
再用前韻寄莘老解釋:
《再用前韻寄莘老》是蘇軾寫給他的朋友莘老(莘犢)的一首詩。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君不見夷甫開三窟,
不如長康號癡絕。
癡人自得終天年,
智士死智罪莫雪。
困窮誰要卿料理,
舉頭看山笏拄頰。
野鳧翅重自不飛,
黃鶴何事兩翼垂。
泥中相従豈得久,
今我不往行恐遲。
江夏無雙應未去,
恨無文字相娛嬉。
這首詩描述了蘇軾對他的朋友莘老的思念和不滿。詩中有一些隱喻和象征的意象。
詩詞的中文譯文:
你是否看到了夷甫開鑿了三個洞穴,
不如長康號叫著癡呆而絕望。
癡人自得享受終身,
智者死后的智慧罪行無法洗刷。
困窮之時誰會關心你的處境,
抬頭看著山上的文房四寶靠在臉頰上。
野生的鳧鴨翅膀沉重無法飛翔,
黃鶴為何兩翅垂下不飛。
泥濘中相互陪伴能持久嗎,
如今我不前行擔心會太晚。
江夏的無雙應該還沒有離去,
可惜沒有文字來相互娛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寫給他的朋友莘老的,表達了對友情的思念和對現實的不滿。莘老在詩中被形容為一個忠實的朋友,但也被視為一個愚昧的人。蘇軾認為,愚昧的人可以自得其樂而活得長久,而智者卻經常為自己的智慧付出代價。
詩中描繪了一系列象征和隱喻。夷甫開鑿三個洞穴,指的是傳說中的夷甫黃帝,他開鑿了三個洞穴來尋找長生不老之藥,但最終卻陷入了無盡的癡呆和絕望。這與癡人自得終天年形成對比,暗示了愚昧與智慧的不同命運。
困窮誰要卿料理,是對莘老的諷刺,表示當蘇軾陷入困境時,莘老并沒有關心他的處境。而抬頭看山笏拄頰,形象地描繪了蘇軾沉思的樣子,顯示出他對莘老的不滿和對友情的期待。
野鳧翅重自不飛和黃鶴兩翼垂則是對莘老的進一步批評。野鳧的翅膀過重無法飛翔,而黃鶴作為神話中的靈鳥,卻沒有展翅高飛,這暗示了莘老沒有發揮他的才能和智慧。
最后幾句表達了蘇軾的決心,他不想再停留在困境中,擔心行動過晚。他提到江夏的無雙可能還沒有離去,指的是莘老可能還在江夏,而他對于無法與莘老交流感到遺憾。
整體上,這首詩展現了蘇軾對友情的思念和對莘老的不滿。通過比較愚昧和智慧的命運,蘇軾表達了對于純真和無憂的羨慕,同時也對莘老沒有充分發揮才能的遺憾。這首詩詞以細膩的表達和隱喻的手法,展現了蘇軾對友情和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