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癸丑春分后雪 / 作者:蘇軾 |
雪入春分省見稀,半開桃李不勝威。
應慚落地梅花識,卻作漫天柳絮飛。
不分東君專節物,故將新巧發陰機。
従今造物尤難料,更暖須留御臘衣。
|
|
癸丑春分后雪解釋:
《癸丑春分后雪》是蘇軾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春分過后下起了雪,
春分時節雪很少見,
桃李花兒半開時,
雪的威勢也無法勝過它。
我應該為不落地的梅花感到慚愧,
卻看到滿天飄舞的柳絮。
我不分辨是東君特意降雪,
還是天地間自然的神奇變化。
從現在開始,造物之神的意圖更加難以揣測,
所以更需要保留宮廷的暖衣。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春分之后下雪的景象。在春分時節,雪本來就很少見,而此時卻下起了雪。詩人通過對比雪和半開的桃李花,表達了雪花的威勢無法超越春天的生機和活力。詩人感到慚愧的是,他在雪地中看到了飛舞的柳絮,而沒有能夠辨別出是東君降下的特殊雪花還是自然界的奇妙變化。最后,詩人認為如今的造物主的意圖更加難以預測,因此需要保留宮廷的暖衣,以應對未知的變化。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雪花和半開的桃李花的對比,表現了春天的生機和雪花的威勢。詩人蘇軾以獨特的視角觀察自然界的現象,將雪花與梅花、柳絮進行對比,以突顯雪花的特殊之處。詩中的“東君”指的是東方之神,東方常有特殊的氣候變化,這里用來解釋雪花的來源。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無法預測造物主意圖的感嘆,以及對保持警覺的呼吁。
這首詩詞描繪了春分時節下雪的景象,通過對比和意象的運用,表達了對自然界變化的觀察和對人生的感慨。蘇軾以細膩的語言和深入的思考展現了他對自然和人生的獨特洞察力,使得這首詩詞充滿了詩意和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