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歲罷杭州今春領吳郡慚無善政聊寫鄙懷兼寄三相公 / 作者:白居易 |
為問三丞相,如何秉國鈞。
那將最劇郡,付與苦慵人。
豈有吟詩客,堪為持節臣。
不才空飽暖,無惠及饑貧。
昨臥南城月,今行北境春。
鉛刀磨欲盡,銀印換何頻。
杭老遮車轍,吳童掃路塵。
虛迎復虛送,慚見兩州民。
|
|
去歲罷杭州今春領吳郡慚無善政聊寫鄙懷兼寄三相公解釋:
《去歲罷杭州今春領吳郡慚無善政聊寫鄙懷兼寄三相公》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去年罷去杭州,今春領導吳郡,慚愧無法德政,只能寫下我的憤懷,同時寄給三位相公。
我想問問這三位丞相,如何運行國家的權衡。他們是否將郡縣的事務處理得最為妥帖,是否用心為民?
或許有一些吟詩作對的客人,可以勝任起居官的職責。但我這樣無才無能的人,只能空有衣食之樂,卻無法幫助饑餓貧苦的人們。
昨晚我還躺在南城,賞月思念家鄉。而今天,我卻踏上北方的征途,迎接春天的到來。
我的鉛刀已經磨損得差不多了,而銀印卻頻繁更換。這是因為杭州的老人們擋住了我的車轍,吳郡的童子們清掃了前路的塵土。
我虛情假意地歡迎,又虛情假意地送行,但我內心深感愧疚,因為我見證了兩州人民的艱辛。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白居易對自己在地方任職時無法施行善政的無奈和愧疚之情。詩中他提到了去年被罷去杭州,而今年卻領導吳郡,但他深感自己無法為民眾做出實際的貢獻,只能借詩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憂慮。
白居易在詩中向三位相公表達了自己的疑問,詢問如何運行國家的權衡。他對政務處理的妥帖和為民服務的用心表示期望,同時對自己的無能感到自愧不如。他認為即使有吟詩作對的才子,也只能成為居官享樂的人,而自己無法真正幫助到貧苦的人們。
詩中也表達了白居易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北方春天的迎接。他描繪了自己走過南城的夜晚,懷念故鄉的情景,但此刻他已踏上北方的旅途,迎接新的季節。詩中的鉛刀和銀印象征著官職的權力和責任,而白居易的鉛刀已經磨損,意味著他無法施展所長,而銀印頻繁更換,可能是因為他無法滿足人們的期望。
最后,白居易提到了杭州老人擋車轍,吳郡童子掃路塵,虛情假意的歡迎和送行。這暗示了他對兩州人民的無力回報和對自己的愧疚之情。
整首詩詞通過表達作者的內心矛盾和無力感,展現了他對善政的渴望和對自己無法實現的自責。同時,通過對家鄉和春天的描繪,詩中展現了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新季節的期待。這首詩詞以樸實的語言表達了白居易作為一位官員的無奈和愧疚,同時反映了他對社會和人民疾苦的關注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