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東林總長老 / 作者:蘇軾 |
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凈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
贈東林總長老解釋:
《贈東林總長老》是蘇軾在宋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溪聲便是廣長舌,
山色豈非清凈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
他日如何舉似人。
詩意:
這首詩以溪水和山景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東林寺的長老的贊美和思考。詩人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長老清凈高尚的品質(zhì)的稱贊,并反思自己在修行上的不足之處。他提到夜晚寫了八萬四千偈(即佛經(jīng)中的偈頌),意味著他在修行中的努力,但他也意識到自己與這位長老相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賞析:
這首詩以蘇軾獨特的語言表達了對東林總長老的贊美和自省。首句"溪聲便是廣長舌"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溪水的聲音比喻為長舌,意味著長老對佛法的廣博知識和智慧。第二句"山色豈非清凈身"將山景的寧靜與長老的清凈身心相聯(lián)系,表達了長老內(nèi)心的寧靜和超脫。接著,詩人提到自己夜晚寫了八萬四千偈,表明他在修行上的努力和奉獻,但他仍然感到自己遠遠不及這位長老。最后一句"他日如何舉似人"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期許和對自己修行的思考,意味著他希望能夠像長老那樣脫俗超凡,達到修行的境界。
整首詩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現(xiàn)了詩人對長老高尚品質(zhì)的贊美和自己修行的反思。詩中的"溪聲"和"山色"象征著寧靜和清凈,與長老的修行境界相呼應(yīng)。詩人以自己與長老的對比,表達了對長老的敬仰和向往,并勉勵自己在修行上繼續(xù)努力。整首詩既展示了自然景物的美感,又表達了對修行境界的思考,具有深遠的意義和啟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