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憶夢得(夢得能唱竹枝,聽者愁絕) / 作者:白居易 |
齒發各蹉跎,疏慵與病和。
愛花心在否,見酒興如何。
年長風情少,官高俗慮多。
幾時紅燭下,聞唱竹枝歌。
|
|
憶夢得(夢得能唱竹枝,聽者愁絕)解釋:
《憶夢得(夢得能唱竹枝,聽者愁絕)》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齒發各蹉跎,疏慵與病和。
我年已老,光陰逝去無數。
愛花的心還在嗎?
啜飲美酒的心情又如何?
年歲漸長,風情漸少,
官場之高位卻顧慮繁多。
何時能再次
在紅燭映照下,
聽到夢得的竹枝歌?
這首詩詞通過詩人對自己年歲漸長、風情漸少的感慨表達了人生滄海桑田的情懷。詩人用“齒發各蹉跎”來形容自己已經年老,時光的流逝使他感到了莫大的無奈和遺憾。然而,他仍然懷念年輕時的心境,他問自己,他對美麗事物的熱愛是否仍在,他對美酒的渴望是否依舊。同時,詩人又提到他現在所處的官場高位,但卻有許多俗務牽扯,這使得他感到壓力倍增,享受風情的機會大大減少。
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對夢得能夠再次在紅燭映照下唱竹枝歌的期盼。夢得是唐代一位著名的歌妓,她的竹枝歌是當時非常有名的曲子。詩人希望自己能夠再次傾聽到這首歌曲,帶給他年輕時的回憶和情感。
這首詩詞通過對時間流逝和心境變遷的描繪,表現了詩人對青春逝去和人生滄桑的感傷。同時,詩人對美麗事物和快樂情感的追求,以及對自由、純真時光的向往也貫穿全篇。整首詩詞表達了對逝去時光的留戀和對美好回憶的追憶,展現了詩人對生命的思考和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