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秀州僧本瑩靜照堂 / 作者:蘇軾 |
鳥囚不忘飛,馬系常念馳。
靜中不自勝,不若聽所之。
君看厭事人,無事乃更悲。
貧賤苦形勞,富貴嗟神疲。
作堂名靜照,此語子謂誰。
江湖隱淪士,豈無適時資。
老死不自惜,扁舟自娛嬉。
従之恐莫見,況肯従我為。
|
|
秀州僧本瑩靜照堂解釋:
《秀州僧本瑩靜照堂》是一首宋代蘇軾創(chuàng)作的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鳥囚不忘飛,馬系常念馳。
靜中不自勝,不若聽所之。
君看厭事人,無事乃更悲。
貧賤苦形勞,富貴嗟神疲。
作堂名靜照,此語子謂誰。
江湖隱淪士,豈無適時資。
老死不自惜,扁舟自娛嬉。
従之恐莫見,況肯従我為。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蘇軾對世俗煩惱的反思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詩中通過比喻和對比,抒發(fā)了作者對紛繁世事和權力富貴的厭倦之情,以及對自由自在、寧靜安逸的生活態(tài)度的贊美。
賞析:
詩的前兩句是對自由的向往,鳥兒困在籠中卻不忘飛翔,馬兒被束縛卻常常念念不忘奔馳的自由。接著,作者表達了在寧靜中自制力不夠,不能自我控制的痛苦,認為不如傾聽外界的聲音。他觀察到疲倦于世事的人們,發(fā)現(xiàn)他們在無所事事的時候更加悲傷。詩中還有對貧窮與勞累、富貴與疲憊的對比,顯示了作者對物質追求與權力富貴的淡漠態(tài)度。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了自己建造的靜照堂,詢問這句話是對誰說的,暗示自己希望有人能夠領悟他的心境。他自稱為江湖隱淪士,認為自己并非沒有適時的才能和機遇。然而,他寧愿過著自己的簡樸自娛自樂的生活,而不是隨波逐流。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他人的態(tài)度,他認為即使有人贊同他的生活方式,也不會真正跟隨他,更不用說跟隨他的人了。
整首詩詞通過對比、對景物的描繪和對自身處境的反思,展現(xiàn)了蘇軾對自由、寧靜和獨立生活的向往,同時表達了對世俗功名利祿的厭棄和不屑。它是蘇軾思想的一種寫照,也是對宋代社會現(xiàn)實的一種批判和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