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陽少師令賦所蓄石屏 / 作者:蘇軾 |
何人遺公石屏風,上有水墨希微蹤。
不畫長林與巨植,獨畫峨嵋山西雪嶺上萬歲不老之孤松。
崖崩澗絕可望不可到,孤煙落日相溟濛。
含風偃蹇得真態,刻畫始信天有工。
我恐畢宏韋偃死葬虢山下,骨可朽爛心難窮。
神機巧思無所發,化為煙霏淪石中。
古來畫師非俗士,摹寫物像略與詩人同。
愿公作詩慰不遇,無使二子含憤泣幽宮。
|
|
歐陽少師令賦所蓄石屏解釋:
《歐陽少師令賦所蓄石屏》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何人遺公石屏風,
上有水墨希微蹤。
不畫長林與巨植,
獨畫峨嵋山西雪嶺上萬歲不老之孤松。
崖崩澗絕可望不可到,
孤煙落日相溟濛。
含風偃蹇得真態,
刻畫始信天有工。
我恐畢宏韋偃死葬虢山下,
骨可朽爛心難窮。
神機巧思無所發,
化為煙霏淪石中。
古來畫師非俗士,
摹寫物像略與詩人同。
愿公作詩慰不遇,
無使二子含憤泣幽宮。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幅石屏風的畫作,作者以此表達了對畫師的贊賞和自己的憂慮。石屏風上繪有一棵孤立在峨嵋山西雪嶺上的古老松樹,它象征著堅韌和不朽的精神。然而,這棵松樹所在的地方崖壁險峻,無法到達,只能從遠處望見。石屏風的繪畫技巧生動地表現了松樹的真實形態,使人信服天地間有神奇的造物者。
作者擔心自己和其他才華橫溢的文人如畢宏、韋偃等人,可能會死后默默無聞地埋葬在默默無名的地方。他們的骨頭可能會腐爛,但他們的心靈和才華卻難以窮盡。他們的神奇思維和巧妙創作可能會轉化為飄散的煙霧,消失在石頭之間。
賞析:
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軾對藝術創作的思考和對才華橫溢的文人的憂慮。作者通過描繪石屏風上的畫作,表達了對畫師的贊賞,認為畫師能夠用繪畫刻畫出真實自然的形態。他對峨嵋山上那棵萬歲不老之孤松的描繪,寄托了對堅韌和不朽精神的贊美。
然而,詩中也流露出作者對自己和其他文人命運的擔憂。他擔心自己和其他才華橫溢的人可能會默默無聞地離開人世,他們的才華和心靈將無處流傳。作者的憂慮反映了當時文人士人生存的壓力和不確定性。
整首詩詞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以描繪畫作和表達情感。通過對藝術與人生的思考,蘇軾表達了對才華的贊賞和對命運的擔憂,展示了他對藝術和文人命運的深刻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