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出門 / 作者:白居易 |
不出門來又數旬,將何銷日與誰親。
鶴籠開處見君子,書卷展時逢古人。
自靜其心延壽命,無求于物長精神。
能行便是真修道,何必降魔調伏身。
|
|
不出門解釋:
詩詞:《不出門》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不出門來又數旬,
將何銷日與誰親。
鶴籠開處見君子,
書卷展時逢古人。
自靜其心延壽命,
無求于物長精神。
能行便是真修道,
何必降魔調伏身。
中文譯文:
不出門來又數旬,
這么長時間不外出,
將何去處度過這些日子和誰相伴。
鶴籠開處見君子,
當打開鶴籠時,才能見到貴人,
書卷展時逢古人。
當展開書卷時,才能與古人相遇。
自靜其心延壽命,
通過安靜內心,延長壽命,
無求于物長精神。
不追求物質,才能保持精神的長久。
能行便是真修道,
只要能實際行動,就是真正的修道,
何必降魔調伏身。
何必非得去降伏外在的魔障。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白居易對于寧靜、內心修養和精神追求的思考。他以自己不出門的生活狀態為出發點,探討了在居家中如何能夠獲得內心的寧靜和精神的滿足。
詩中提到的"將何銷日與誰親"表達了作者對于自己在家中度過日子的思考,他在內心中思考著如何度過這些日子,以及與誰相伴。這個問題引出了對于精神追求的思考。
鶴籠和書卷則象征著文化和知識。鶴籠開處見君子,意味著只有在有學問、有修養的人面前才能敞開心扉,展示自己的內涵。書卷展時逢古人,意味著通過閱讀書籍,我們可以與古代的智者和文化相遇,汲取智慧和靈感。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白居易對于內心修養和精神追求的看法。他強調通過靜心和遠離物質的追求來延長壽命和保持精神的活力。他認為真正的修道并不需要降伏外在的魔障,而是通過實際行動和內心的平靜來達到。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于居家生活、精神追求和內心修養的思考,表達了白居易追求寧靜、知識和精神滿足的態度,并呼吁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內心的安寧和真正的修道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