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僧五首·宗實上人(實即樊司空之子舍官位妻子出家) / 作者:白居易 |
榮華恩愛棄成唾,戒定真如和作香。
今古雖殊同一法,瞿曇拋卻轉輪王。
|
|
贈僧五首·宗實上人(實即樊司空之子舍官位妻子出家)解釋:
《贈僧五首·宗實上人》是白居易在唐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贈給了一位名叫宗實的僧人,宗實是樊姓司空的兒子,他放棄了官職和妻子,選擇了出家修行的道路。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廣寒洞里有真人,不隨塵世悟無生。
經法早無疑滯阻,肉身已是凡塵凈。
夜行攝血尋云月,日展隱形觸火云。
此去若疑常離倍,空靈何必見如君。
詩詞表達了人世間的榮華與愛情相對而言,是不定的,易變的。宗實上人放棄了榮華與恩愛,選擇了出家修行。他修得的戒定心境比實際的物質追求更加真切、純凈。這樣的修行境界使得宗實上人與廣寒洞里的真人相似,通達無生的真理,超越塵世的紛擾。
詩詞中提到的“廣寒洞”是道教中傳說的谷神居住的地方,象征神仙的居所;“不隨塵世悟無生”表明宗實上人不被塵世的紛擾所困擾,明白了生命的真諦,悟得了無生。
宗實上人修行的過程中,他已經摒棄了世俗的束縛和欲望,得心境的定靜。詩中提到攝血、隱形、觸火的場景,暗示了宗實上人在修行中超越了塵世的束縛,擁有了超凡脫俗的能力。
最后兩句“此去若疑常離倍,空靈何必見如君”,表達了白居易對宗實上人的贊賞和敬佩。詩人認為,宗實上人修行境界的深遠超越了常人的理解,他的境界如此空靈高遠,無需被世人所見,因為這樣的境界已經超越了凡塵。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宗實上人修行境界的贊揚與崇敬。它描繪了宗實上人超脫塵世的境界,表達了修行者追求真理與解脫的精神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