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小潭寄遠上人 / 作者:白居易 |
小潭澄見底,閑客坐開襟。
借問不流水,何如無念心。
彼惟清且淺,此乃寂而深。
是義誰能答,明朝問道林。
|
|
對小潭寄遠上人解釋:
《對小潭寄遠上人》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小潭澄見底,
閑客坐開襟。
借問不流水,
何如無念心。
彼惟清且淺,
此乃寂而深。
是義誰能答,
明朝問道林。
詩意:
這首詩詞以小潭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于心靈寧靜與內心深處的思考的思索。詩人觀察到小潭的水清澈見底,他坐在潭邊,心情寧靜。他借問水為何不流動,暗示了他思考的問題:為何沒有念頭的心境才能達到真正的寧靜。他認為那些水清淺的小潭只是表面的寧靜,而他內心深處的寂靜才是真正的寧靜。最后,詩人希望有人能回答他的問題,明天早晨,他將向道林繼續探討這個課題。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小潭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于內心寧靜與思考的思索。詩人用小潭來隱喻內心的境界,將它與外在世界的喧囂對比,表達了他對于內心深處的靜謐渴望。他認為真正的寧靜不是表面的平靜,而是內心的深沉和對于內心的思考。詩人通過對水的比喻,啟示了人們應當追求內心的寧靜與思考,而非被外界的紛擾所困擾。
詩中的明朝問道林暗示了詩人對于問題的深思熟慮,他渴望有人能夠給予他答案。整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于內心寧靜與思考的追求,以及對于清靜境界的向往。這種境界與唐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的閑適生活和內心修養密切相關。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小潭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于內心寧靜和深處思考的追求,寄托了他對于清凈境界的向往,同時也表達了他對于問題的思索和對于答案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