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花回(二之二·大石調(diào)) / 作者:柳永 |
玉城金階舞舜干。
朝野多歡。
九衢三市風(fēng)光麗,正萬家、急管繁弦。
鳳樓臨綺陌,嘉氣非煙。
雅俗熙熙物態(tài)妍。
忍負芳年。
笑筵歌席連昏晝,任旗亭、斗酒十千。
賞心何處好,惟有尊前。
|
|
看花回(二之二·大石調(diào))解釋: 詩詞的中文譯文:
玉城金階舞舜干。
玉城中,金階上,人們載歌載舞慶祝豐收。
朝野多歡。
朝廷和百姓都歡慶。
九衢三市風(fēng)光麗,
城市的大街小巷繁華美麗,
正萬家、急管繁弦。
每家每戶都奏樂聲聲,歌聲不斷。
鳳樓臨綺陌,
鳳樓建在美麗的街道邊,
嘉氣非煙。
氣氛喜慶,猶如香氣彌漫。
雅俗熙熙物態(tài)妍。
文雅和俗氣一起繁榮熱鬧,景象美妙。
忍負芳年。
不愿辜負這美好的時光。
笑筵歌席連昏晝,
宴會上笑聲不斷,歌聲唱到白天變黑。
任旗亭、斗酒十千。
自由暢飲,盛宴上的酒不計其數(shù)。
賞心何處好,
何處能讓人心情愉悅,
惟有尊前。
只有在宴會之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繁榮富饒的景象,詩人以描述宴會、熱鬧的街道和人們的歡慶為主線,展示了宋代社會的繁榮和百姓的安樂。
詩中以“玉城金階舞舜干”開頭,形象地描繪了舜禹及玉城女兒婦們載歌載舞慶祝豐收的盛況。
全詩以繁榮的景象、熱鬧的氛圍和歡慶的心情為主題,描繪了當時的盛世景象和民眾的喜慶之情。同時,詩中既有雅俗共賞的場景,又有獨酌歌笑的宴會,展示了當時社會的繁榮與和諧。
整首詩增強了讀者的愉悅感,體現(xiàn)了宋代社會的繁榮與歡樂氛圍。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對社會和百姓生活的關(guān)注,傳遞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展現(xiàn)了文化藝術(shù)在社會繁榮中的積極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