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景文山堂聽箏三首 / 作者:蘇軾 |
荻花楓葉憶秦姝,切切么弦細欲無。
莫把胡琴挑醉客,回看霜戟褚公須。
|
|
次韻景文山堂聽箏三首解釋:
詩詞:《次韻景文山堂聽箏三首》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荻花楓葉憶秦姝,
切切么弦細欲無。
莫把胡琴挑醉客,
回看霜戟褚公須。
中文譯文:
荻花和楓葉使我想起了秦姝,
那細膩的琴弦如此清晰,幾乎感覺不到了。
請不要拿胡琴來撥弄喝醉的客人,
你應該回頭看看那些鑲著霜的戟,褚公就在那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以次韻景文山堂聽箏而作的三首詩之一。詩中通過描繪荻花和楓葉勾起了蘇軾對秦姝的回憶。秦姝是指古代傳說中的美人,蘇軾用荻花和楓葉來暗示秋天的景色,與秦姝的美貌相呼應。
接下來,蘇軾轉而談到了琴聲。他形容琴弦的聲音非常細膩,幾乎聽不到,這可能是在表達他內心深處的傷感和追憶之情。他告誡人們不要用胡琴來招待喝醉的客人,這里的胡琴可能象征著俗世的娛樂和享樂,而喝醉的客人則代表了沉溺于紅塵的人們。蘇軾的意思是,不要讓琴聲和紛繁的世俗之事干擾自己的內心情感。
最后兩句詩中,蘇軾回顧了歷史,并提到了褚公的霜戟。褚公指的是褚遂良,他是南宋末年抗金名將,以勇猛善戰而聞名。霜戟則是指寒冷的戰場和戰爭。這里,蘇軾通過回望歷史中的英雄和戰爭,暗示了他對時代動蕩和人生無常的思考。
整首詩抒發了蘇軾對美麗和純潔的追求,同時也表達了對世事無常和歷史滄桑的感慨。通過對荻花、楓葉、琴聲和歷史的描繪,蘇軾以細膩而含蓄的語言展現了自己獨特的情感和思考。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對人生的思考,展現了蘇軾獨特的情感和才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