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學者 / 作者:歐陽修 |
人稟天地氣,乃物中最靈。
性雖有五常,不學無由明。
輪曲揉而就,木直在中繩。
堅金礪所利,玉琢器乃成。
仁義不遠躬,勤勤入至誠。
學既積於心,猶木之敷榮。
根本既堅好,蓊郁其干莖。
爾曹直勉勉,無以吾言輕。
|
|
贈學者解釋: 《贈學者》是宋代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學習的重要性和學者的崇高品質。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人稟天地氣,乃物中最靈。
性雖有五常,不學無由明。
輪曲揉而就,木直在中繩。
堅金礪所利,玉琢器乃成。
仁義不遠躬,勤勤入至誠。
學既積於心,猶木之敷榮。
根本既堅好,蓊郁其干莖。
爾曹直勉勉,無以吾言輕。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人類與天地相通的氣息,強調了人類作為萬物中最有靈性的存在。詩中提到,盡管人性具備五常(仁、義、禮、智、信),但如果不進行學習,就無法明白其中的道理。
詩詞中使用了木匠打造木器的比喻,表達了學習的過程。就像木匠通過旋轉、彎曲和磨削木材來制作器物一樣,學習也需要不斷地努力和修煉。金屬經過鍛煉和礪煉才能成為有用的工具,玉石經過琢磨才能成為精美的器物。同樣,人通過學習和修煉,才能成為有用的人才。
詩詞中還強調了仁義和勤勉的重要性。仁義是指道德和正義,而勤勉則是指勤奮和誠實。只有將仁義融入自己的行為中,并以勤勉和誠實的態度對待學習,才能使學問真正積淀于心,并像樹木一樣茁壯成長。
最后,詩人鼓勵讀者要堅持勤奮學習,不輕視他人的言論。他認為,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獲得真正的知識和智慧,而不是依賴他人的評價。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學習的重要性和學者應具備的品質,同時也鼓勵讀者要堅持不懈地追求知識和真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