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子坑賽龍 / 作者:歐陽修 |
嗟龍之智誰可拘,出入變化何須臾。
壇平樹古潭水黑,沉沉影響疑有無。
四山云霧忽晝合,瞥起直上拏空虛。
龜魚帶去半空落,雷輷電走先後驅。
傾崖倒澗聊一戲,頃刻萬物皆涵濡。
青天卻掃萬里靜,但見綠野如云敷。
明朝老農拜潭側,鼓聲坎坎鳴山隅。
野巫醉飽廟門闔,狼藉烏鳥爭殘余。
|
|
百子坑賽龍解釋: 《百子坑賽龍》是宋代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嗟龍之智誰可拘,
出入變化何須臾。
壇平樹古潭水黑,
沉沉影響疑有無。
四山云霧忽晝合,
瞥起直上拏空虛。
龜魚帶去半空落,
雷輷電走先後驅。
傾崖倒澗聊一戲,
頃刻萬物皆涵濡。
青天卻掃萬里靜,
但見綠野如云敷。
明朝老農拜潭側,
鼓聲坎坎鳴山隅。
野巫醉飽廟門闔,
狼藉烏鳥爭殘余。
譯文:
嗟嘆龍的智慧誰能束縛,
它的出入變化迅速無常。
壇子平整,古潭的水黑沉沉,
深深的影響讓人疑慮有無。
四周的山巒云霧忽然合攏,
一瞬間直沖上空,抓住虛無。
龜和魚帶著它們的身影半空墜落,
雷聲隆隆,電光先后驅動。
傾斜的崖壁,倒流的澗水,只是一場游戲,
短暫的時間里,萬物都被潤澤。
青天掃過萬里,寧靜無聲,
只看到綠野如云般展開。
明天,老農人會在潭邊頂禮膜拜,
鼓聲咚咚地響徹山隅。
野巫醉飽,廟門關閉,
狼藉中,烏鳥爭奪殘羹剩飯。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繪百子坑賽龍的場景為主題,通過對龍的形象和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的敬畏和對生命的瞬息萬變的思考。
詩中的龍象征著智慧和力量,作者嗟嘆龍的智慧無法被束縛,它的出入變化迅速無常,展現了龍的神秘和超凡的特性。
詩中描繪的百子坑是一個神秘的地方,壇子平整,古潭的水黑沉沉,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四周的山巒云霧忽然合攏,瞬間直沖上空,抓住虛無,展現了景物的變幻莫測和神秘不可捉摸的特點。
詩中還描繪了傾斜的崖壁和倒流的澗水,以及青天掃過萬里的景象,表達了自然界的壯麗和寧靜。明天,老農人會在潭邊頂禮膜拜,鼓聲咚咚地響徹山隅,展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最后,詩中描繪了野巫醉飽,廟門關閉,狼藉中,烏鳥爭奪殘羹剩飯的景象,表達了生命的短暫和殘酷,以及人與自然的沖突。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生命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的敬畏和對生命的思考,展現了自然界的神秘和多變,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