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公期得假歸絳 / 作者:歐陽修 |
風吹積雨銷太行,水暖河橋楊柳芳。
少年初仕即京國,故里幾歸成鬢霜。
山行馬瘦春泥滑,野飯天寒餳粥香。
留連芳物佳節過,束帶還來朝未央。
|
|
送公期得假歸絳解釋: 《送公期得假歸絳》是宋代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風吹積雨銷太行,
水暖河橋楊柳芳。
少年初仕即京國,
故里幾歸成鬢霜。
山行馬瘦春泥滑,
野飯天寒餳粥香。
留連芳物佳節過,
束帶還來朝未央。
中文譯文:
風吹走了積雨,太行山的景色逐漸消散,
河水溫暖,橋上的楊柳芬芳。
少年時初次仕途就到了京都,
多年離鄉背井,已經有了些許白發。
山路行駛,馬匹瘦弱,春泥濕滑,
在野外吃飯,天寒時吃著熱粥的香味。
留連于美好的事物,佳節已經過去,
束帶仍然系在腰間,朝廷的事務未盡。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人送別歸鄉的情景,表達了離鄉背井、歷經艱辛的心境。詩中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生活細節,展現了作者內心的感受和思考。
首先,詩中的風吹積雨銷太行,水暖河橋楊柳芳,描繪了春天的景色,展示了自然界的變化和生機勃勃的景象。這種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與人物的離鄉背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凸顯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思鄉之情。
其次,詩中描述了少年初仕即京國,故里幾歸成鬢霜。這表達了作者年少時就投身仕途,離開故鄉,歷經歲月的變遷,已經有了些許白發。這種對時光流轉和歲月變遷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光陰的感慨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最后,詩中描繪了山行馬瘦春泥滑,野飯天寒餳粥香。這些生活細節展示了作者在離鄉漂泊中的艱辛和困苦,但也透露出一種堅韌和樂觀的態度。盡管面臨困難,作者仍然能夠品味到野外飯菜的美味和熱粥的香味,這種對生活的感激和樂觀態度令人欽佩。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人物經歷和生活細節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考。它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對歲月流轉的感慨以及對生活的堅韌和樂觀態度。這首詩詞既具有宋代文人的風格特點,又蘊含著普遍的人生哲理,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