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廖八下第歸衡山 / 作者:歐陽修 |
曾作關中客,嘗窺百二疆。
自言秦隴水,能斷楚人腸。
失意倦京國,羇愁成鬢霜。
何如伴征鴈,日日向衡陽。
|
|
送廖八下第歸衡山解釋: 《送廖八下第歸衡山》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曾經作為關中的客人,曾經游歷過百二個疆域。
自稱為秦隴水,能夠感受到楚人的痛苦。
因為失意而厭倦了京都的生活,困擾和憂愁使我的白發如霜。
何不與征鴻為伴,每天都向著衡陽的方向飛翔。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歐陽修對自己的失意和困擾的感受,同時也表達了他對衡山的向往和渴望。詩人曾經在關中游歷,見識過廣闊的疆域,他自稱為秦隴水,意味著他能夠感同身受楚人的痛苦。然而,他因為失意而厭倦了京都的生活,羈愁使他的白發如霜。因此,他希望能夠與征鴻為伴,每天都向著衡陽的方向飛翔,尋找內心的寧靜和自由。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詩人的心境和情感,展現了他對京都生活的厭倦和對衡山的向往。詩人以自己曾經作為關中客人的經歷,表達了對廣闊疆域的了解和感悟。他自稱為秦隴水,意味著他能夠體會到楚人的痛苦,顯示了他對人民疾苦的關注和同情。然而,他因為失意而感到倦怠,羈愁使他的白發如霜,表達了他內心的困擾和憂愁。最后,他希望能夠與征鴻為伴,每天都向著衡陽的方向飛翔,尋找內心的寧靜和自由。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自由和追求的渴望,同時也展現了他對人民疾苦的關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