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丁寶臣游甘泉寺 / 作者:歐陽修 |
江上孤峰蔽綠蘿,縣樓終日對嵯峨。
叢林已廢姜祠在,事跡難尋楚語訛。
空余一派寒巖側,澄碧泓渟涵玉色。
野僧豈解惜清泉,蠻俗那知為勝跡。
西陵老令好尋幽,時共登臨向此游。
欹危一逕穿林樾,盤石蒼苔留客歇。
山深云日變陰晴,澗栢巖松度歲青。
谷里花開知地暖,林間鳥語作春聲。
依依渡口夕陽時,卻望層巒在翠微。
城頭暮鼓休催客,更待橫江弄月歸。
|
|
和丁寶臣游甘泉寺解釋: 《和丁寶臣游甘泉寺》是宋代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江上孤峰蔽綠蘿,
縣樓終日對嵯峨。
叢林已廢姜祠在,
事跡難尋楚語訛。
空余一派寒巖側,
澄碧泓渟涵玉色。
野僧豈解惜清泉,
蠻俗那知為勝跡。
西陵老令好尋幽,
時共登臨向此游。
欹危一逕穿林樾,
盤石蒼苔留客歇。
山深云日變陰晴,
澗栢巖松度歲青。
谷里花開知地暖,
林間鳥語作春聲。
依依渡口夕陽時,
卻望層巒在翠微。
城頭暮鼓休催客,
更待橫江弄月歸。
詩詞的中文譯文:
江上孤峰掩蓋著綠蘿,
縣樓整日對著嵯峨的山峰。
叢林中已廢棄的姜祠,
歷史事跡難以尋覓,楚語也有訛誤。
空曠的一片寒巖旁,
清澈碧澤中蘊含著玉色。
野僧怎會舍棄清泉,
蠻俗之人又怎能理解其勝跡。
西陵老令喜歡尋幽,
時常與人一同登臨此地游玩。
蜿蜒的小徑穿過林蔭,
盤石上的蒼苔留下了旅客的腳印。
山深處云霧時而陰晴不定,
澗谷中的栢樹和巖石歲月青春。
山谷里的花朵開放,知曉大地溫暖,
林間的鳥兒鳴叫成為了春天的聲音。
在渡口依依夕陽時分,
卻望見層層山巒在翠微中。
城頭的暮鼓不再催促旅客離去,
更期待著橫江上的月光歸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和丁寶臣一同游覽甘泉寺的景色和感受。詩人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江上孤峰、縣樓、叢林、寒巖、泓渟、清泉等自然景物,展現了大自然的壯麗和寧靜。詩中還表達了詩人對歷史文化的關注,姜祠的廢棄和楚語的訛誤暗示了歷史的遺失和文化的衰落。
詩人通過描繪山水景色和自然元素,表達了對清泉、山峰、花朵和鳥語的贊美,以及對自然的熱愛和向往。詩人與丁寶臣一同游覽甘泉寺,尋找幽靜之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展示了對自然景色的共同欣賞和友誼的珍視。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色和人文歷史為主題,通過描繪山水之美和表達對自然的熱愛,展示了詩人對大自然和歷史文化的敏感和熱情。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友誼和寧靜的向往,以及對歸途的期待。整體上,這首詩詞以其細膩的描寫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情感和審美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