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劉二十八,因詩問之 / 作者:白居易 |
昨夜夢夢得,初覺思踟躕。
忽忘來汝郡,猶疑在吳都。
吳都三千里,汝郡二百馀。
非夢亦不見,近與遠何殊。
尚能齊近遠,焉用論榮枯。
但問寢與食,近日兩何如。
病后能吟否,春來曾醉無。
樓臺與風景,汝又何如蘇。
相思一相報,勿復慵為書。
|
|
夢劉二十八,因詩問之解釋:
《夢劉二十八,因詩問之》一詩是唐代白居易所作。詩中描繪了作者做了一個夢,但在夢中想不起自己所在的地方,以及忘記了來到了汝郡。他用吳都和汝郡的距離來表達他對夢境和現實之間的疑惑。吳都離作者很遠,而汝郡距離較近,但作者認為近與遠并不重要,無論身在何處,只要能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如吃與睡,近與遠也沒有多大的區別。他詢問自己最近的情況,使用寢與食來代表日常生活,然后詢問自己是否還能吟詩,是否曾經沉醉于春日的美景,以及對汝郡的美景是否也有好的評價。最后他對一個相思的人表示了思念之情,并表示希望對方不要因為懶惰而不再寫信。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昨夜做了個夢,初醒時猶猶豫豫思索。
忽然忘了來到汝郡,疑惑著還在吳都。
離我很遠的吳都,而汝郡僅百余里。
不管是夢里還是現實中,近與遠有何差別。
關心的只是吃與睡,最近的日子如何。
病后還能吟詩嗎?春天來臨時是不是曾經醉倒。
樓臺與美景,汝郡又怎樣如蘇。
你我彼此思念,不要懶得再寫信。
這首詩詞通過對夢境與現實的比較,表達了作者對于生活的思考。無論是虛幻的夢境還是現實的生活,其實對于個人來說并沒有多大區別,重要的是能夠滿足基本的需求。作者提到了吃與睡這兩個基本的生活問題,以此來突顯人們對于物質需求的關注,并通過描繪樓臺與美景,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最后,作者向一個相思之人表達了思念之情,并希望對方不要懶惰而不再寫信,展現了作者的感情與情感關懷。整首詩詞簡潔明了,通過對現實與理想、近與遠的對比,以及對基本需求與情感需求的思考,傳達了作者對生活的理解與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