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意 / 作者:歐陽修 |
孤桐百尺拂非煙,鳳去鸞歸夜悄然。
滄海風高愁燕遠,扶桑春老記蠶眠。
槎流千里才成曲,桂魄經(jīng)旬始下弦。
獨有金人寄遺恨,曉盤云淚冷涓涓。
|
|
仙意解釋: 《仙意》是宋代歐陽修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寂靜而憂傷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時光和遺憾的思考。
詩中的第一句“孤桐百尺拂非煙”描繪了一棵孤零零的高大桐樹,它的枝葉高聳入云,拂去了遠處的煙霧。這句話通過孤桐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超脫塵世的意境。
接下來的一句“鳳去鸞歸夜悄然”描繪了鳳凰和鸞鳥在夜晚歸巢的情景。鳳凰和鸞鳥都是神話中的仙鳥,它們的離去和歸來象征著時光的流轉和變遷。夜晚的寂靜增添了一種憂傷的氛圍。
第三句“滄海風高愁燕遠”表達了作者對遠方的思念之情。滄海和高風象征著遼闊的距離,而愁燕則代表了作者內心的憂愁和離別之情。
接下來的一句“扶桑春老記蠶眠”描繪了扶桑國(古代日本)春天的景象。扶桑是古代中國對日本的稱呼,這句話通過描繪蠶眠的場景,表達了歲月的流逝和時光的老去。
第五句“槎流千里才成曲”表達了作者創(chuàng)作詩曲的艱辛和努力。槎流是指船行駛的水流,千里則代表了漫長的旅途。這句話意味著只有經(jīng)歷了千辛萬苦,才能創(chuàng)作出優(yōu)美的詩曲。
最后兩句“桂魄經(jīng)旬始下弦,獨有金人寄遺恨,曉盤云淚冷涓涓”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時光的遺憾和思念之情。桂魄指的是月亮的下弦,金人則代表了遠方的親人或朋友。作者在清晨時分,看著月亮漸漸下弦,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淚水如云霧般冷冷地滑落。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神話象征,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時光和遺憾的思考。詩意深沉,意境幽遠,給人一種憂傷和思索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