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莎行 / 作者:歐陽修 |
碧蘚回廊,綠楊深院。
偷期夜入簾猶卷。
照人無奈月華明,潛身欲恨花深淺。
密約如沈。
前歡未便。
看看擲盡金壺箭。
闌干敲遍不應人,分明簾下聞裁剪。
|
|
踏莎行解釋: 《踏莎行》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碧蘚回廊,綠楊深院。
偷期夜入簾猶卷。
照人無奈月華明,潛身欲恨花深淺。
密約如沈。前歡未便。
看看擲盡金壺箭。
闌干敲遍不應人,分明簾下聞裁剪。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夜晚的場景,以作者內心的情感為主線,表達了他對愛情的思念和無奈。詩中的碧蘚回廊和綠楊深院是一個隱秘的場所,代表著兩個相愛的人私下約會的地方。夜深人靜時,作者偷偷地進入窗簾,卻發現簾子還卷著,說明約會的時間還未到。明亮的月光照耀下,映照著人的身影,作者潛身在花叢中,卻對花的深淺心生悔恨。密約變得沉重,過去的歡愉變得不再便利。他看著自己擲盡了金壺中的箭矢,也就是浪費了珍貴的時間。簾前的木欄敲打聲不斷,卻沒有回應,分明聽到簾下有人在剪裁布料。
賞析:
《踏莎行》以簡潔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愛情的渴望和無奈之情。詩中的景物描寫生動而富有意境,通過碧蘚回廊和綠楊深院的隱喻,展示了兩個相愛的人私下約會的情景。夜晚的月光映照下,凸顯了作者內心的思念和矛盾情感,他深深地感到時間的緊迫和無法掌控的局限。詩的結構緊湊,通過對金壺箭的形象描繪,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時光的懊悔和無法挽回的失落。同時,簾前木欄敲打聲和簾下剪裁布料的聲音,增加了詩詞的聲音層次,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內心情感的起伏和沖擊。整首詩以細膩而獨特的表達方式,揭示了愛情的復雜性和人情世故的無奈,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