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青苕(正月十四日與公擇吳興泛舟) / 作者:張先 |
綠凈無痕,過曉霽清苕,鏡里游人。
紅柱巧,彩船穩,當筵主、秘館詞臣。
吳娃勸飲韓娥唱,競艷容、左右皆春。
學為行雨,傍畫槳,從教水濺羅裙。
溪煙混月黃昏。
漸樓臺上下,火影星分。
飛檻倚,斗牛近,響簫鼓、遠破重云、歸軒未至千家待,掩半妝、翠箔朱門。
衣香拂面,扶醉卸簪花,滿袖余煴。
|
|
泛青苕(正月十四日與公擇吳興泛舟)解釋: 《泛青苕(正月十四日與公擇吳興泛舟)》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先。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泛青苕(正月十四日與公擇吳興泛舟)
綠凈無痕,過曉霽清苕,鏡里游人。
翠綠的苕席潔凈無痕跡,早晨過去時,晴朗的天空中清澈的苕席,猶如鏡子中的游人。
紅柱巧,彩船穩,當筵主、秘館詞臣。
紅色的柱子巧妙地點綴著,彩色的船只穩定地行駛著,這是舉行筵席的地方,宛如隱藏的文人雅士的秘密府邸。
吳娃勸飲韓娥唱,競艷容、左右皆春。
吳娃勸飲,韓娥高歌,她們爭相展現艷麗的容顏,左右的人都沉醉在春天的氛圍中。
學為行雨,傍畫槳,從教水濺羅裙。
仿佛學習自然界中行雨的方式,靠近畫船的槳,教導水花濺濕了羅裙。
溪煙混月黃昏。
溪流的水煙與月色在黃昏時混合在一起。
漸樓臺上下,火影星分。
漸漸地樓臺上下,火光和星光交織分布。
飛檻倚,斗牛近,響簫鼓、遠破重云、歸軒未至千家待,掩半妝、翠箔朱門。
站在飛檐上倚欄桿,遠處斗牛近在咫尺,簫鼓的聲音響徹云霄,歸船還未到千家等待,半掩妝容,翠綠的箔子和紅色的門。
衣香拂面,扶醉卸簪花,滿袖余煴。
衣袂傳來香氣,扶著醉意卸下發簪上的花朵,滿袖余香仍然飄蕩。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春天的景色和氛圍,詩人通過描寫綠凈的苕席、紅柱彩船、吳娃韓娥的歌舞和美麗的容顏,以及自然景色中的溪流、黃昏、樓臺、火影星光等元素,展現了春天的生機和活力。詩人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細節,使詩詞充滿了生動的圖像和意象,給人以美好的視覺和感官體驗。整首詩詞以描寫春天的景色為主線,通過描繪花鳥、人物和自然景物的交織,表達了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