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御街行(般涉調) / 作者:張先 |
夭非花艷輕非霧。
來夜半、天明去。
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云何處。
遠雞棲燕,落星沈月,紞紞城頭鼓。
參差漸辨西池樹。
珠閣斜開戶。
綠苔深徑少人行,苔上屐痕無數。
余香遺粉,剩衾閑枕,天把多情付。
|
|
御街行(般涉調)解釋: 《御街行(般涉調)》是宋代張先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夭非花艷輕非霧。
來夜半、天明去。
來如春夢不多時,
去似朝云何處。
遠雞棲燕,落星沉月,
紞紞城頭鼓。
參差漸辨西池樹。
珠閣斜開戶。
綠苔深徑少人行,
苔上屐痕無數。
余香遺粉,剩衾閑枕,
天把多情付。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御街的景象。詩人在夜半來到御街,天亮時離開。來時像是春夢一般短暫,離去則像是朝云般不知去向。在御街上,遠處的雞聲和燕子棲息的聲音傳來,落下的星星和沉下的月亮也點綴著城頭的鼓聲。隨著視線漸漸清晰,西池的樹逐漸顯現出來,珠閣的窗戶斜開。綠苔覆蓋的小徑上很少有人行走,但上面卻有無數屐鞋的痕跡。詩人感受到御街上余香和遺留的粉末,剩下的衾被和閑置的枕頭,仿佛天空將多情的心事托付給了這個地方。
賞析:
這首詩詞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御街的景象,通過獨特的意象和情感表達展現了詩人的感慨和心境。詩人運用夜半來、天明去的時間段,營造出一種短暫而流轉的氛圍,突出了來去之間的轉瞬即逝。通過對聲音和視覺的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御街的生動場景,增強了整首詩詞的藝術感染力。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御街余香、遺粉以及閑置物品的感慨,將情感與景物巧妙地結合起來,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整首詩詞以簡潔的文字表達了作者的情感,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展示了御街的獨特魅力,具有一定的意境和審美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