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幕遮(般涉調) / 作者:張先 |
柳飛綿,花實少。
鏤板音清,淺發江南調。
斜日兩竿留碧□。
馬足重重,又近青門道。
去塵濃,人散了。
回首旗亭,漸漸紅裳小。
莫訝安仁頭白早。
天若有情,天也終須老。
|
|
蘇幕遮(般涉調)解釋: 《蘇幕遮(般涉調)》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先。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柳飛綿,花實少。鏤板音清,淺發江南調。
柳枝飄搖,花朵稀少。鏤板的聲音清脆,輕輕喚起江南的曲調。
斜日兩竿留碧□。馬足重重,又近青門道。
夕陽傾斜,余暉映照著綠絲簾。馬蹄聲重重地響著,又臨近青門的道路。
去塵濃,人散了。回首旗亭,漸漸紅裳小。
塵埃漸漸消散,人們散去了。回頭看旗亭,紅裳的身影漸漸變小。
莫訝安仁頭白早。天若有情,天也終須老。
不要驚訝安仁頭發白得早。天空如果有情,終究也會衰老。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江南的景象,以及人事的變遷和時光的流轉。詩人通過對柳枝飄搖、花朵稀少的描繪,展示了江南的柔美和富饒。鏤板的音聲清脆,喚起了江南的曲調,使人感受到了江南的韻味。
隨著夕陽的傾斜,塵埃漸漸消散,人們散去了,只有旗亭中漸漸遠去的紅裳身影,給人一種離別的感覺。最后兩句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人們都會老去,就像天空一樣終究會衰老。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江南的風景和人事的變遷,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展示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生命的深思。整體氛圍柔美而富有禪意,給人以靜謐和思考的空間。 |
|